第兩百四十章 缸中之腦(第1/2頁)
章節報錯
“他們將在一個全新的環境中長大。環境對人的影響是決定性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新生兒所處的文化環境,將由我們來親自塑造!”
“他們就像是一張張白紙,思維方式與文化全都是空白的,將由我們來填上美好的內容。”
“他們只有理論上的父母,但父母並不負責撫養工作。他們是全人類的孩子,將由機器人眷屬,提供無微不至的關愛。”
“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出新一代的,能夠適應千年壽命,擁有進步主義思想,對探索世界充滿熱情的新時代青年,同時解決人類文明出生率不足的問題。”
“當社會化撫養成為主流時,人類的出生率將保持長期穩定,人口數量將以資源的數量保持恆定。”
隨著新聞的不斷播報,社會化撫養的實驗果然引發了社會人士的廣泛關注。
3萬名孩子被放置在了一個單獨的避難所中,由教育專家以及智慧機器人進行撫養。
在他們長大成人之前,將不會與崑崙山社會進行正式接觸。。
社會大眾擁有對這一項實驗的監督權力與知情權,以避免虐待孩子等事情的發生……當然了,正常情況下也不可能發生這種事情,大眾只是想要知道這一回事罷了。
這是一個精密規劃的長期工程,需要耗費幾十年的時間。
“這些孩子的思維當中,將沒有父母的概念,但是有家人的概念,也有人類的概念……”
“他們從嬰兒開始將只接觸自己的機器人父母, 不允許接觸親生父母。”
“那豈不是太殘忍了, 沒有父母的孩子性格上會有缺陷吧。”
“如果一個環境當中,所有孩子都沒有父母, 便不會有殘忍的概念。另一方面,機器人眷屬將給與無微不至的關愛,能夠一定程度代替父母。”
“至於性格缺陷問題,有父母的孩子反倒會更加突出。不客氣的說一句, 很多父母是不合格的, 只是將自己的垃圾性格單純地教給孩子罷了。讓道德高尚的機器人眷屬來教育孩子,反倒不會出現性格缺陷的問題。”
網友們為此在論壇中吵得不可開交,還有的人在抱怨,自己爸媽的教育很失敗, 讓自己變得懦弱膽小, 出現童年報復性補償傾向。
“同年齡的家人將會分割為不同的組別,相互之間陪伴長大。原則上會進行一定程度的基因匹配,讓孩子們的性格產生一定程度的互補。”
有些性格是天生的, 也有些性格是後天培養的。經過充分的匹配,完全能夠讓家人的感情變得很好。
“有血緣關係的兄弟姐妹,不一定會分在同一組。血緣在今後不再是關鍵因素。”
很快便有網友問道:“如果兄弟姐妹不分在一組,倫理問題怎麼解決,如果兄妹相愛了呢?電視劇裡不是有這種狗血劇情嗎!”
“沒什麼好擔心的,近親繁殖的人倫,只是為了避免基因劣化,而未來的人倫應當不會排斥這一點。因為大家不會選擇自己生孩子, 自然避免了近親繁殖。”
嘎!
論壇帖子裡齊森森地刷了一大片“嘎”, 以表示自己的震驚。
“從小一起長大的孩子,感情將會更好, 相互之間有了牽掛後, 能夠有效彌補感情層面的需求。
“每一個家庭組別的性別是均衡的,通常來說是三男三女的組合, 他們從小學開始, 就會長期居住在同一個房子。機器人父母將會長期從事家務方面的工作。”
“一個班級的學生數量是60位, 是小家庭之外的另一個家庭體系。從幼兒園開始將不會發生大幅度的人員變化, 確保每個孩子都有從小到大的玩伴。”
“這種玩伴的關係相對而言將會更加親密。”
“一直到大學才會出現分班,屆時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
“實現24年的基礎義務教育制度, 也即24年後,第一批次的社會化撫養實驗結束。不過6名家庭成員依舊可以住在一起, 組成一個家庭單元。”
“新人類社會的經濟政策,目前還在制定當中,我們正在探討,藍金時代聯盟的制度是否有借鑑意義。”
藍金時代聯盟的教育制度,讓孩子們生活在一個充滿理想的高道德環境當中。他們每個月都會給孩子發錢,但發錢的意義不是讓小孩子去享受物質,而是讓他們盡情的探索這個世界。
不過由於基因哲學的不同,完全的抄襲是不合適的。
這一系列的政策組合拳,簡直令人眼花繚亂。
有很多社會人士, 看到這些政策之後,努力地想要發表一些反駁意見, 又不知道應該如何下手。
畢竟這項實驗都是其父母同意的,而且也是政府大力推動下完成的。
孩子的爸媽都允許了,你一個外人反駁什麼?
更何況這個年代的年輕人不生小孩啊, 先不說生不生小孩的事情吧,連結婚都不結,世界上有太多比繁衍更加好玩的事情了……人類文明總不能就這樣滅絕吧?
看看隔壁的藍金時代聯盟, 死掉了20億的人口,還有10個億呢,等藍金時代聯盟恢復後,將遠遠超過人類文明的實力。這樣一想就真的不知道反駁什麼了。
於是這些人只能從“不人性”等方面入手進行抨擊,什麼“從小沒有享受到母愛”、“沒有父母的孩子真可憐”、“萬一養成反社會人格應該怎麼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