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堂內,裡面氤氳著淡淡的茶香,爐子裡的炭火燃得正旺,驅散開初冬的寒氣和溼氣。

陳學禮並不在正堂,書房內捧著一本書看的津津有味,這是他的習慣。

管家正想進去提醒,卻被楊帆揮手製止:“我們就在正堂等著,就先不要打擾恩師看書了。”

“麻煩你去買些肉食給大夥解解饞,剩下的錢你自己留下來買些酒喝!”

說著,從兜裡掏出了五兩銀子,直接遞了過去。

唐朝時期相對清廉,較之其他封建王朝簡直就是天差地別。

如果直接給別人錢財反倒覺得生份,像這樣以買肉喝酒的名義給些小恩小惠,卻能夠讓別人能記住你的好。

果不其然,管事感激涕零的說道:“行,那大都督您隨意,謝謝大都督的賞賜,我馬上去準備……”

說著,管事感恩戴德,恨不得把楊帆當祖宗服務。

確實,作為陳學禮的管事,平時的工錢也是不多的。

而像陳學禮這樣的人一心讀聖賢書,也很少各種人情往來。

因此,作為管事油水還是很少的。

像楊帆這樣隨便出手就是五兩銀子,雖然要買些酒菜過來當吃食,起碼還剩餘一兩左右。

像他這樣的管事一個月的工錢也才是三兩左右,這是很大的一筆賞賜。

楊帆笑了笑,揮手道:“不用客氣,你先去忙吧!”

在後世楊帆深諳與人溝通之道,一些小恩小惠從來不吝打賞,這個習慣也帶到了唐朝。

這也倒致無論是在關中還是江南,與他接觸的下人對他的印象都很好。

管事笑得不見眼睛,輕聲道:“大都督太客氣了,如果你有什麼吩咐,儘管支會一聲,老奴就在外面候著。”

在他看來,天底下有錢的人不少,但是比楊帆大方的卻不多。

更主要的是,並不是楊帆賞賜了多少,而是人家這種態度明顯是將他們下人當人看。

這種肯定,可比那點兒銀錢貴重得多。

楊帆笑著點點頭,抬步入內。

管事看了一眼緊跟著楊帆的上官儀,微微點了點頭,隨即轉身離去。

走進正堂,楊帆坐在椅子上靜靜的等著,並沒有去打擾陳學禮看書。

此刻正堂案几上正放著一本書,閒的無聊,楊帆拿起來看了看。

原來是《法經》。

《法經》作為歷代法典的藍本,顯然是法家的根本。

楊帆對《法經》很有興趣,便拿來翻閱。

後世的《法經》楊帆也曾仔細的研讀過。

由於戰亂及很多原因,法經的內容被刪減了很多。

而現在手裡這部,幾乎是完整的,讓楊帆頓時來了興趣。

要知道,以後想要看到完整的其他學說幾乎就都不可能。

無他,漢武帝時期,在董仲舒建議下推行儒學。

自此以後,儒學佔據了名分大義,其餘的諸子百家便全部成了可以棄之的糟粕。

畢竟,學其他百家學說,很少能位居高位,誰還去學?

古代與其說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還不如說是罷黜百家,獨尊儒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