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 資本力量(第1/4頁)
章節報錯
唐朝時期,並沒有海外貿易管轄權的說法,這時候朝廷掌控的只有漕運。
漕運起源很早,秦始皇北征匈奴,曾自山東沿海一帶運軍糧抵於北河(今內蒙古烏加河一帶)。
漢建都長安(今陝西西安),每年都將黃河流域所徵糧食運往關中,聯結黃河、淮河、長江三大水系,形成溝通南北的新的漕運通道,奠定了後世大運河的基礎。
唐時期朝廷重視漕運,為此,疏通了南糧北調所需的網道,建立了漕運倉儲制度。
漕運是我國曆史上一項重要的經濟措施。
用今天的話來說,它就是利用水道(河道和海道)調運糧食(主要是公糧)的一種專業運輸方式。
對於海外貿易,朝廷並沒有話語權,因為這些權利掌控在世家門閥的手中。
所以,李二陛下聽到楊帆索要海外貿易管轄權,有些意外的同時,又不知楊帆有什麼目的。
緊緊盯著楊帆看了好一會兒,李二陛下才開口道:“此時的海外貿易都是世家、商賈組成商隊進行遠航,朝廷並沒有統一的管制,你想要進行海外交易,自己組建商船便可。”
“記得你曾經提過,在江南造船廠自己研製新式海船,難道失敗了?”
“不過,看在你為天下百姓解決了耕牛問題,朕倒是可以破例賣幾艘淘汰的戰船給你。”
說到最後,李二陛下也有些得意。
沒想到楊帆也有求他的時候。
當初楊帆在他和高陽公主面前誇下海口,要研製出能夠容納幾千甚至上萬人的海船,還要把這艘船命名為高陽公主號。
當時李二殿下就認為楊帆是在吹牛,因為,最成熟的造船技術就掌握在朝廷手中。
以朝廷的能力,也只能建造能容納幾百、上千人的戰船,而世家制造的商船,最多隻能容納300人左右……
楊帆見李二陛下居然把自己索要海外貿易管轄權認為是自己造船失敗,心裡不免有些好笑,嘴上卻說道:
“陛下誤會了,微臣索要海外貿易管轄權與造船失敗無關,而是想透過掌控海外貿易探索出一條使百姓富足的道路。”
由於時代的侷限性,這位皇帝還不知道海外貿易的重要性,更不知道資本的力量有多麼強大。
“哦,說來聽聽。”聽到楊帆的話,李二陛下頓時來了興趣。
楊帆輕笑著說道:“那微臣就說說海外貿易的重要性,此時的海外貿易,主要集中在江南一帶的世家門閥手中,這也導致江南一帶民豐富足。”
“即使長安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但與江南一帶相比,富饒程度還要差上一籌,陛下認不認同微臣的說法。”
李二陛下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江南地區之所以富饒,不僅因為江南一帶是魚米之鄉。
更主要的是,海外貿易為江南地區帶來了鉅額的財富。
而這些財富是不需要向朝廷繳納稅賦的。
海外貿易唯一要承擔的風險便是海上不可預測的災難以及護衛成本。
而海上的風險對於世家門閥來說根本算不了什麼事,護衛更是隻要有錢就能培養。
一旦成行,出海十次,只要能夠在海外成功完成一次交易,就能夠掙得盆滿缽滿。
因此,對於楊帆的觀點李二陛下不可否認。
楊帆又繼續說道:“那陛下可知道,由於朝廷對海外貿易的放任不管,間接導致朝廷每年起碼有上千萬貫的稅賦損失?”
“會有這麼多的損失?”李二陛下劍眉一豎,有些不敢相信。
楊帆篤定的回答:“在微臣看來,只多不少,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微臣能夠掌控海外貿易的渠道,讓微臣重新制定規矩。”
之所以如此說,就是為了勾起李二心頭的貪念,也好讓李二陛下能夠同意把海外貿易管轄權授予給他。
海外貿易管轄權,其實只是一個名義上的東西,也是為了以防萬一。
因為一旦海船建成,航道開通,就逐漸掌控海外貿易所帶來的鉅額財富,獲得極大利益的同時也將承擔極大的風險。
而楊帆就是想做制定規矩的人,讓別人不敢輕易的破壞。
當然,還有一些原因,楊帆不能明說。
那就是楊帆想在大唐埋下一顆種子,一顆資本的種子。
這顆資本的種子有可能動搖到皇權,所以只能以海外貿易為掩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