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楊帆跪拜完以後,高陽公主輕聲低語道:“郎君,長明燈塔最中間那盞燈便是皇后娘娘所立,每次母后出宮祈福,都要來到這寺院上香還願。”

“母后常教導高陽,積善之家必有福報,誦經唸佛可讓人心平氣和與人為善……”

一邊聽著高陽公主的講述,楊帆抬頭好奇的望向一層層如高樓一般井然有序排列的長明燈,長孫無垢供奉的那盞便位於佛塔絕對的C位。

燈塔呈蓮花瓣形狀,火焰燒得正旺,甚至發出澹澹的紫色光暈。

楊帆憋了憋嘴,心頭忍不住在想,佛家不是說眾生平等麼?

把當朝皇后所供奉的長明燈放在最顯眼的位置,顯然是有拍馬屁之嫌。

雖然楊帆不信佛,但也聽說長明燈的典故。

其實供奉長明燈分為兩種,一種為逝者供奉,一種為施願所立。

替亡者供奉的佛燈非常特殊,這種供佛燈有世間、出世間兩種功德。

從世間角度講,供燈者生生世世眼目清淨,不會變成盲人。

縱然來生眼睛不太好、身體不健康,透過供燈也能雙目復明、獲得健康,還能發財、長智慧等等。

而最主要的是它出世間的功德,供燈能讓逝者來世獲得智慧的明燈,遣除無量眾生的黑暗,親睹諸佛菩薩的尊顏。

長孫無垢這種長明燈則是為自己託願所立。

目的是為了可以長壽、可以健康、可以旺家運……

在後世看來,其實也就是讓人有一個心靈的寄託和訴說的物件,使人心態平和,從而得到心靈上的慰藉。

上香後,楊帆他們一行被帶到了一處清淨的佛殿。

裡面盤坐著一老一少兩個僧侶,此時兩人身著大紅袈裟,正閉著眼睛誦經。

佛教講究眾生平等,所以佛教服裝是沒有等級的。

根據佛教的制度,僧衣有大中小三件:一是用五條布縫成的小衣,俗稱為五衣,是打掃勞作時穿的;

二是七條布縫成的中衣,俗稱七衣,是平時穿戴的;

三是九條乃至二十五條布縫成的大衣,俗稱祖衣,是禮服。

就是那個斜系的紅色大衣,參加活動或見尊長時穿的。

三種衣都稱為袈裟。

受了大戒的和尚,均可以穿這三種袈裟,不同時節(法會),穿不一樣的袈裟。

對於幾位公主的到來,寺僧當然隆重對待。

當長樂公主她們坐下後,一老一少兩個僧侶也停止了唸誦。

這時楊帆才發現,老僧六七十歲左右,慈眉善目,鬍鬚花白,面容乾瘦,倒是一副得道高僧的模樣。

老僧對著長樂公主幾人唱了一句佛號,開口問道:“今日幾位公主殿下前來寺院,不知是請願還是佈施?”

這時長樂公主開口道:“母后身體有羊,所以今日特來請願,不知住持可否解惑?”

剛剛帶他們進來的僧侶在老僧耳邊低語了幾句,老僧皺著眉頭不解的問道:“皇后娘娘母儀天下,廣積善德,應該鳳體無羊……”

“況且,皇后娘娘供奉在寺中的長明燈不曾熄滅,應該乃是無病無災之相!”

長孫無垢神情疲憊,這是高陽公主早上親眼見到的。

如今老僧卻說長孫無垢無病無災,高陽公主不由滴咕:“從一盞長明燈怎麼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禍福?”

“況且,年長日久,這幾日又狂風驟雪,大雄寶殿的大門又敞開,長明燈難免被風吹滅,豈不是燈滅人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