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處。

。。。。。。”明亮的教室裡,林昊先是帶著孩子們大聲地通讀了一次《三字經》。

透過這一次的朗讀。孩子悶對三字經有了大概的印象。接著林昊又在黑板上寫下了。“人之初,性本善。”這六個字。

當孩子們能夠熟練的讀寫這六個字的以後,林浩便給孩子們講了一個小故事。

“現在大家都認識這六個字,可是這六個字又是什麼意思呢。現在我就用一個小故事給大家說明這六個字。

首先說人之初這三個字。人就是指我們人類。之沒有含義。初是指初始。從字面上來看就是人最初是的意思。性本善。性質性情性格,本是原本本來,善是善良。

初中就有一個小案例《孔融讓梨》,講的是家裡分梨的故事。孔融把大的梨讓給了自己的爸爸媽媽還有弟弟妹妹。而自己只是拿了一個最小的梨。這便是一個謙和善良。。。。。。

也就是說最初的人都是品性善良的人,而最後的變化也是因為後天接觸的變化。”

“好啦。故事也講完了,讓我們好好的聽這六個字,熟練的會寫會讀會背。明天我會隨機抽查,大家學得如何。知道了嗎。好啦,放學啦。”

下午的時光過得很快。孩子們將學會的六個字,不停的在本子上寫寫畫畫,努力地將它們記了下來。

還想今天學到的這些東西。在父母面前炫耀。當聽到孩子複述了林昊給他們講的小故事聽到後也是十分的感動。

漫長的冬季除了孩子們每日裡去學堂上課,村子裡的農活基本上已經沒有了。每日的工作就是餵食雞,鴨,鵝和撿蛋。

原本因為年輕人都外出,暫停的冬獵習俗因為年輕人都回來,又重新舉辦了起來。

家家戶戶從倉庫裡搬出了爬犁休整一番,又將弓箭等打獵的工具,維護了一下。

“林先生再過兩週,村子裡就要舉行冬獵活動啦。一起參加怎麼樣。”趙龍找到林昊問道。

村子裡的孩子們已經跟著林昊學了有三個月的時間了。是時候要讓孩子們去放寒假跟著玩耍了。

因為這是他到村子後,村子裡舉行的第一次冬獵活動,林昊也很想去參與到其中。

因為村子裡的學堂並非是正規的學校,所以為了以後村裡的孩子能夠再山外的大學讀書。讓村裡的孩子到山外先讀初中才行,為了能讓他們早點入學。林昊決定等年後加大學習的力度,爭取明年過後,讓他們有能力考入山外的初中讀書。

雖然林昊已經給孩子們放假了,但是這些孩子也是非常用心的在家學習。並沒有因為放假。而把書本扔到了一旁瘋玩。

冬獵的日子一天天近了,林浩也在系統商城裡買了。一些捕獵的工具包括弓箭在內,又購買了箭術。

試了試箭法可以達到百步穿楊的效果。就此林昊對這次冬獵有了很強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