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宮門喋血政變,是皇帝的主動退位歸政。

而且是一退到底,表示以後不再過問政事,所有奏章題本無須再抄呈太上皇處,太上皇一家子移居西郊香山行宮,甚至開春後可能要南下東京甚至是南京去休養。

這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直到此刻之前,仍然有無數的人不相信太上皇要主動退位。

但現在滿殿的內閣六部五軍都督府臺諫諸監司,以及地方諸省督撫,都護府都督府的那些封疆大吏,歸化首領們一起見證著這歷史時刻。

就連榮升為皇叔祖的大宗令、唐王朱聿鍵站在宗室隊伍的首位,拄著龍頭柱看著這幕都仍有些出神。

他至今都看不懂這位年輕的皇侄,行事總是出人意料的。

皇位說交就交。

雖然太上皇跟他交過底,說身體如今病的不成樣子,經常發作的無法處置國事,甚至無法正常行走飲食,但誰又能做到皇帝這般毫不戀卷呢。

不得不說,皇帝現在直接退位,讓太子繼位,而不是監國攝政,確實更有助於國家社稷的穩定。

若是以後能成為一個良好的皇家傳統,於國有大益,每任皇帝到了病重或年老之時,提前把皇位傳給太子,這樣就能避免皇位繼承的許多問題,甚至能夠幫新皇穩定最開始的幾年朝政。

“加冕典禮開始!”

“奏樂!”

一通鼓樂畢。

朱以海將一道詔敕交給禮部官員,禮部尚書張岱接過詔敕,當殿宣讀,這是太子加冕即位詔敕。

詔敕宣讀畢,禮部侍郎捧旨到奉天門再次宣讀,詔告天下。

再奏樂。

太常博士與東宮詹事請新皇入冠席。

一遍遍的奏樂,一遍遍的複雜儀式。

內閣首輔兼總理處首席大臣文安之負責端上冕服給皇帝,太宗令唐王朱聿鍵負責在一邊把新皇原九毓九章冕服除去。

太上皇朱以海為新皇把十二毓十二章皇帝冕服為新皇穿上。

禮部尚書在一邊司儀主持,百官觀禮。

九毓九章除去。

十二毓冠十二章服換上。

當玄衣纁裳革帶赤舄蔽膝一一換上,最後是那由七色玉珠串成的十二毓平天冠。

前後各十二串玉珠,每串十二顆,各由七色玉珠串成。

平天冠有些沉重。

戴上了平天冠甚至會摭擋視線。

雙手捧起,放在了新皇低下的頭上,扶穩後,朱以海拿出冠紐中的玉笄,用其把冠固定在了皇帝的髮髻上。

“皇帝。”

“冕冠沉重,象徵著責任之重,欲戴王冠,必先承其重,當你戴上十二毓冕冠這一刻起,你就不再是一個凡人,你是天子,昊天之子,萬民之主,皇權天授,也是億萬子民的擁護,你是上天在人間的代言人,也是人間億萬百姓的代表,你以後一言一行,都必須三思而後行。”

“冕板上黑下紅、前圓後方,這象徵著天圓地方,後比前高一寸,呈向前傾斜之勢,有前俯之狀,象徵著君王關懷百姓。”

“帽卷表玄裡朱,帽圈用金片飾成,正前方飾以玉蟬,意為受禪於天。”

“系在冠圈上懸在你耳孔外的這兩塊黃玉,叫做填,俗名充耳,懸於兩耳邊,象徵君王有所聞有所不聞,不能輕信讒言。”

“這十二毓珠,以五彩絲線穿七彩圓珠而成,前後兩段,象徵著君王有所見有所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