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9章 遠征(第2/3頁)
章節報錯
還把戶籍地圖等全都獻上。
拜見朱大典的時候,一群大小伯克們還不忘記跟大明經略訴說委屈,扼魯特汗派來的臺吉太過苛刻,之前就亂殺無辜,擄掠百姓為奴,還跑馬圈地,強佔房屋。形勢不妙,就直接拋棄他們跑路,走之前還不忘又壓榨了一大批錢糧牲畜,還強拉走了許多青壯為丁。
朱大典好好的安撫了他們一番。
這些伯克們都表示既然扼魯特人跑了,那以後他們就直接是大明的子民,直接向大明納稅服役,就跟焉耆那邊一樣,他們可是知曉明軍在焉耆、庫爾勒那邊很安穩。
雖然這份安穩,是因為明軍當初進入焉耆等地後,直接把本地纏回全都弄走了,反抗的首領殺了,其餘的沒為奴隸送到東北或東南去,適婚婦人分配給安西戍邊屯墾將士、移民為妻,老少為奴,甚至還把焉耆的安排到哈密,哈密的安排到烏蘇,烏蘇的安排到焉耆,這樣的一番騷操作下來,新佔領地上的土著雖然還有一些,但有平民身份的都是那些嫁給明軍、百姓的女人,其餘留在西域為奴的都是老少,有能力造反的青壯全帶走了。
能不安穩嗎?
當然,也有極少數的纏回被接納,少之又少,主要充當著嚮導、翻譯之類的身份。
庫車的阿奇木伯克表示願意為大明徵召一千名青壯從軍。
結果朱大典拒絕了,不僅不需要這些庫車纏回為兵,連他們做民夫都不要,大明在西域現階段的基本策略之一,就是絕不用本地人為兵,現在安西的僕從軍,都是從西域以外的其它邊疆之地調來的。
大明現在可信不過他們,除非是將來他們的二代,那種從小接受漢教育的才有可能獲得一些信任。
軍隊,那可是國之利器,豈能授於外人。
朱大典沒接受庫車的土著從徵,反而還給庫車留了一支人馬接管城防,負責維持治安等,仍委任那位阿奇木伯克為庫車城主,但也另委派了官員出任庫車府的知府、知縣、團練營長、關城守備等。
明確下令,原大小伯克們,統統都要受新任官員的管理。
安排完後,朱大典便離開庫車,往西北而行,到了庫車與拜城之間的那座雀離格塔山下的峽谷關隘鹽水溝峽谷的鹽關。
過了此關,便進入阿克蘇拜城境內,往北到拜城西北的小綠洲黑英山,那裡就是烏孫古道的南端。
翻越此關,就可以直抵尹犁河谷腹地。
離雀格塔山橫亙在庫車與拜城之間,雖不如天山高大險峻,卻也難以逾越,只能透過幾個天然的孔道。
鹽關的扼魯特守軍一樣的離去了,留下幾個老弱等候明軍,交接後便也去了阿克蘇。
丹霞地貌的紅色山石,猶如一座座紅色的宮殿,鑲嵌在半山腰上。
這些峽谷、關隘,把一個個綠洲串連起來。
從庫車出發,向北行一百二十里抵達鹽關堡,在鹽水溝峽谷過夜,羊肉拉條子很有味道,吃完美美的睡一覺,在明旗飄揚的明軍堡下睡覺很有安全感,雖是露營,可不大的堡壘上架著火炮,有巡夜士兵一直在警惕的為他們放哨。
天亮,睡足的眾人起來,熬了一夜的羊湯燉好了,又香又濃,再配上現煮的拉條子,味道極好,讓人滿足。
吃飽繼續出發,再向西北行一百里,趕到黑英山綠洲時還有些早,這個不大的綠洲約有五萬畝耕地,還有幾萬畝草場,北面的黑英山溝口,正是烏孫古道的南端。
這裡原本也有扼魯特兵駐守遊牧,但現在了全跑去阿克蘇了,西面一百五十里的拜城綠洲的扼魯特人也走了,拜城的阿奇木伯克早等著黑英山小綠洲,請求朱大典派人去接防拜城,還說扼魯特人一走,有些該死的賤骨頭纏回又想作亂。
朱大典一邊在本地城主的府中喝著奶茶,一邊答應了他的請求,派了一支人馬與一些官員隨他一起返回拜城,他依原本葉爾羌人的規劃,仍設拜城縣和賽喇木縣。
當地人稱為卡依爾的黑英山綠洲,則設為賽喇木縣下的一個鄉鎮。
扼魯特人離開黑英山鄉和拜城、賽喇木的時候,也強徵走了許多稅賦和牲畜,並拉走了不少壯丁。
朱大典對此並不關心,只是接受伯克們的請求,如他們所願的宣佈以後阿克蘇東北的拜城、賽喇木都劃歸大明直轄,仍保留這些伯克們的爵銜,讓他們協助派去的知縣、縣尉、團練營長、巡防營長等管理、守衛地方。
對於頭上突降一堆上司,伯克們也不敢拒絕,扼魯特人走了,可更強的大明來了,以前葉爾羌那些本地世襲貴族豪強們反抗扼魯特,大多被屠了,剩下的都逃了。
但凡留下來的,就沒有一個硬氣的,只想苛且偷生,至於其它的,都要讓位於生存。
況且這些人本就不是什麼大貴族豪強,許多原本也就是些商人地主或小伯克。
朱大典安撫了這些伯克們,雖然對這些投降者心中不屑,卻也暫時需要這些人維持地方。
在黑英山城休整了一夜,準備好翻山的準備,第二天一早就出發了,從黑英山溝口進入烏孫古道,他們要趕在大雪封山前,穿越這幾百裡的山間古道,一路上會有無數的河流、峽谷、峭壁等著他們。
隊伍騎著馬進山,在嚮導帶領下走進了山中,淌過了不知道多少河流,穿過了多少峽谷,爬過了多少個坡,翻過了多少個山頭。
山裡缺少太陽,河水冰冷,好在騎著馬倒是不用直接淌水,一路沿著河谷上行,很快就天黑,隊伍在河谷裡紮營過夜,天亮繼續前行。
進山第三天,他們到達了山間的一處湖泊,這湖泊不大,卻美的讓人心曠神怡,猶如天堂。
在這處高山湖休息一夜後,轉入了闊克蘇河谷。
又走了三天,他們到達了瓊庫什臺河谷的一個村子,也就是烏孫古道的北端終點。
一個很漂亮的山間谷地,這裡有一支被扼魯特徵服的哈薩克小部落,在此放牧生活,有漂亮的木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