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6章 上都實彈閱兵(第2/5頁)
章節報錯
朱以海覺得這玩意很親切,不就是土拔鼠嗎,,網上可是有經典的啊!~的形像,雖然跟那品種不是一個。
不過實際上這玩意叫起來倒更像是老鼠,只是身體更大些,是挖地的好手,牧民們卻很討厭這些傢伙,每年秋季旱獺正肥的時候,牧民們就會去到處打地鼠,他們的皮是很不錯的皮子,能賣個好價錢,它們身上的脂肪熬油也大有用處。
不過旱獺除了在草原上到處打洞處,它們有些還會染上鼠疫,不過一般有經驗的牧民獵手都能看出有病的旱獺,都不會去碰他們。但如果碰到有些沒經驗或黑心的獵人,只為了捕鼠剝皮賣錢,就不會管那些,因此草原和中原北方有時經常會鬧鼠疫,其實很多就是從這玩意的皮子上傳染開來的。
一位夜不收騎兵奔近,在那隻發呆的土拔鼠還沒來的及反應過來前,就已經一箭將它射中,它掙扎了幾下,就徹底躺平了。
牧民們其實倒更喜歡黃羊。
成群的野黃羊在草原上奔走,這些可是移動的美味。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我覺得這詩倒更像是對這裡的描繪。”
“那是敕勒川,陰山腳下河套平原的土默川,離這遠著呢。”
浙江台州人吳凱望著這美景,不禁感慨,“以前只以為長城以北,都是偏僻荒涼之地,大漠、戈壁、還有樹都長不出的大草地,現在才知道,原來草原這麼美,這樣的好地方,為何我華夏以前不控制佔有,反而讓遊牧民一直佔據著?”
“因為無險可守,中原強盛時當然可以佔據,但一旦衰弱,守成都不足,哪還有餘力在草原上防守?”王之仁也是以前在京營、遼東打拼過的,對於九邊和塞外當然不陌生。
誰不知道這河套草原,這壩上草原,都是好地方啊。
問題是得守的住。
文安之也道,“其實這裡在秦代時屬上谷郡,而在先秦時代,燕國強盛時,是把這裡甚至整個燕山北部山谷丘陵地帶,一直到西遼河,都是圈進了燕國的,還修建了燕長城,直到遼東。
西漢時這裡是上從北境,東漢、魏晉時則成了鮮卑人遊牧之地,北魏也是遊牧民起家,所以在這裡設立了北境六鎮的御夷鎮和懷荒鎮。
遼、金、元這些塞外遊牧、漁獵民族起家入主中原的朝代,歷代帝王都喜歡在這裡避暑,遼代蕭太后的梳妝樓,歷千年滄桑,至今仍屹立閃電河畔。
金代的景明官,還有元代的察汗淖兒行宮,以及元四都之一的上都,都在這片壩上草原上。”做為首輔,文安之可比世襲武官出身的吳凱有文化,說起這的歷史那是信手拈來。
遼代的燕子城,金代的九連城。
這裡既是遊牧民的牧場,也是那些王朝的避暑行宮、狩獵場。
成吉思汗曾經在這裡指揮了金元大戰,野狐嶺一戰更是葬送了金王朝。
元武宗建行宮於白城子,立宮闕為中都,都城與宮闕都彷大都而建,與大都、上都、和林並稱為元代四大都城。
其上都在閃電河畔的多倫諾爾,七個湖泊之地。
不過曾經的元上都,早就被紅巾軍北伐攻破焚燬,一同被焚的還有九連城。
此時,這裡一帶是克什克騰部、喀喇沁部、翁牛特部、阿巴噶部等遊牧之地,不過自從蘇尼特南征到西面後,這裡就不再平靜。
騰機思兄弟一次次的出兵搶掠周邊諸部,諸部飽受其苦,大明使者再次招撫,各部首領猶豫再三,終於還是認定滿清已經迴天乏力,自顧不暇更顧不上他們。
在得到大明承諾只要歸附大明,便不用再擔心蘇尼特的劫掠後,他們終於改旗易幟,向大明天子上表請降,並送女子金銀並遣子入朝為質。
皇帝在張家口等到翁牛特等部的歸附後,也立即向他們頒詔冊封,同時再次向蘇尼特要求停止越界,不許再搶掠諸部。
只是他們並不理會。
所以現在皇帝是接到翁牛特部的首領遜杜稜、棟岱青和噶爾瑪等的求援後,正式出兵。
皇帝出張家口時,已經派出多路使者,要召集諸部到多倫諾爾的元上都舊址會盟。
多倫諾爾烏蘭布統草原,皇帝率領數萬精銳禁軍,一路過來。
當皇帝抵達元上都舊址,上都河(閃電河,灤河上游源頭)畔,漠南蒙古二十五部,已經來了一多半,漠北喀爾喀蒙古三部的札薩克圖汗、土謝圖汗、車臣汗也都率領王公臺吉們親自前來會盟朝聖。
皇帝駕到,各部迎接。
當他們看到數萬明禁軍兵馬抵達,心裡都不由自主的升起畏懼之感,實在是這些明軍不論是裝備還是士氣上,甚至都遠超早年的滿洲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