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皇后甚至想到了死。

被整個世界拋棄的感覺。

可最後想到那幾個年幼的兒子,卻又捨不得。

“好,我寫,我寫辭位表!”

氣極絕望而又心灰意冷的張皇后,提筆辭讓皇后位。

寫完辭位表,皇后扭頭便離開,再沒跟他們說一句話。

張國俊看著妹妹,嘆了一聲,卻還是跟上,“還有個事,陛下說讓你先安心靜養,希望你把蘭陵和永嘉兩位公主分別交給陳皇貴妃和阮貴妃帶著,大公主和五公主現在也分別是兩位貴妃帶著,也有個伴。

還有,九皇子殿下,陛下要親自帶在身邊教養。”

張皇后沒回頭,可肩膀都在抽動。

“他若要我死,何必這麼麻煩,直接讓你給我三尺白綾或一壺金屑不就好了嗎?”

張國俊勸說,“你也別多想,那三個孩子是你生的,但不也是陛下的骨肉嗎?陛下也是怕你暫時無法照顧好她們,你就在宮裡靜養,想孩子們也隨時可以去看。”

·······

紹天五年二月。

小張皇后上表,稱身體病重難以統領六宮,請辭讓後位,安心休養,皇帝數拒,皇后力辭,最後乃許。

詔告天下。

張皇后辭位,賜靜安仙師,別宮居住修行,待遇不減。

兄張國俊晉封寧波侯,世封,舅毛有倫晉封紹興侯,世封。

九皇子永寧郡王弘植,改封為寧王。

詔令一出,也是天下震驚。

張皇后被廢后,皇帝並沒有再立第五位皇后。他立過的四位皇后,元配張氏,續娶周氏,然後續娶張氏,追封太子生母陳氏,三個去世一個被廢。

後宮由陳函輝之女,五皇子生母陳皇貴妃和阮大鋮之女、十三皇子生母阮貴妃主持。

這事情很大,但相比起朝廷即將遷都北京這事,又算不得什麼。

畢竟當今天子的個人威望那麼高,這種後宮之事也就沒那麼重要。聰明一些的,也早看出這事本質上還是因為大皇子立為太子一事的後續,廢小張皇后,也等於廢了九皇子的嫡子位。

之前九皇子突然降封永寧王,現在皇后讓位了,反而又恢復為親王,這再明顯不過了。

當然,有人也為小張皇后可惜遺憾,甚至也有為九皇子覺得不公的。

但是朝中官員,尤其是重臣,特別是軍中大將,卻對這事都紛紛上表支援擁護,理由倒也簡單,這事雖對張皇后和九皇子不夠公平,但既然立了大皇子,趁現在九皇子還年輕,把這最後一點隱患清除,也是於國有利。

朱以海帶著太子親自去見張皇后,但她仍拒絕見他們,不過朱以海還是把三個孩子帶走了。

九皇子他親自放在自己殿撫養,有空時就帶著,沒空的時候就由身邊宮人內侍照看,也讓太子有空多跟他親近。

這也算是對小九的一點補償。

廢后沒鬧起什麼太大的風波來,皇帝的威望,還有太子的賢名,加上後戚沒什麼勢力和膽量,最終讓這件事情很快就過去了。

二月裡依然很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