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章 傳檄(第2/3頁)
章節報錯
八鎮兵將,俱錄功授賞,賞銀子升官階軍銜都是應有的。
朱以海還特別指示,在直隸山西兩省,直接把一些官田拿來劃給八鎮士兵,士官三十畝,上等兵二十五畝,二等兵二十畝,三等兵十五畝,輔兵十畝。
這八鎮兵以後肯定還要正式整編的,現在先分田授地安撫軍心。
對祖澤潤、石廷柱、郎廷柱、張集等這些反正歸附的清軍將領官員,先原銜原職留用,其麾下兵也都先留用,簡單的整編一下,整編為兩鎮,也給他們分田授地。
當然,如果願意回家的,則給遣散費讓他們解甲歸農。
張全的第二鎮,之前也從南陽返回了大名,此時便仍駐大名,這個冬天也不在調動,等明年再說。
山西還沒設御營,朱以海打算明年把駐京護衛的張名斌第十六鎮,移駐山西。
到時第二鎮和第十六鎮,再把現在北直和山西的這十鎮人馬予以部份整編,現在這十鎮人馬,烏合之眾太多,肯定要載汰不少的,部份改為屯鎮和團練,也有可能到時要調到關外去。
這些都可以慢慢再作打算,這個冬天就先好好休整。
“馬上快過年了。”
朱以海看著幾乎已經盡皆飄紅的沙盤,心情也很是愉悅,“等雪停了,朕也便返回東京了,”
“各地朝集使也要進京了,這次把漠南蒙古各部也邀請一下,朕還是很有誠意的,雖然他們曾經依附於韃虜,但那都是過去的事了,只要他們能夠棄暗投明,朕還是願意接納的,”
當明軍收復陝北、山西,甚至奪取了遼東大量土地後,現在漠南蒙古許多部落都已經直接暴露在明軍面前了。
朱以海希望他們親自來東京見面,或者派使者前來,談一談封貢,也談一談聯姻。
就連葉爾羌汗國,朱以海也願意跟他們再談一談。他們去年沒來東京,年初還發生了葉爾羌在關西搶劫大明商隊的事情。
朱以海讓阿奴姐妹聯絡青藏的和碩特固始汗還有他在天山的侄子鄂齊爾圖徹辰汁,也讓準噶爾汗巴圖爾的女兒通知他。
朱以海在中原指揮的時候,衛拉特的盟主鄂齊爾圖和巴圖爾便召集漠西各部,還聯合青藏的固始汗,對葉爾羌汗國進行了一次討伐。
葉爾羌汗國本是成吉思汗次子孛兒只斤·察合臺後裔所建,察合臺汗國一脈相傳,但到此時早就完全尹四蘭化,國內教團分成黑山、白山兩派,也是爭鬥不止。
葉爾羌汗國就是原東察合臺汗國滿速爾汗的三弟賽依德在百餘年前,原察合臺汗國舊地上建立起的國家,實力還挺強。
早年準噶爾都被他們吊打,尹犁河谷和蔥嶺、費爾干納都長期在他們手中。
不過葉爾羌內亂嚴重,不僅黑山、白山兩教派爭鬥激烈,就是王室也是有內訌傳統,幾乎代代相鬥。
準噶爾跟葉爾羌那也是多年恩怨,得了朱以海的信後,立馬召集衛拉特各部,決定打通與大明的通道,於是聯軍三萬東征。
他們的攻勢很勐,接連攻下吐魯番、哈密,而甘肅河西的明軍也在米喇印、丁國棟率領下,奉旨出關,一萬多兵馬出嘉裕關,趁葉爾羌被衛拉特突襲,關西兵馬西援之際,一舉拿下了空虛的玉門、瓜州、敦煌。
明軍抵達東疆大門星星峽隘口,日月旗重新插到了河西的西端,高高飄揚。
這是河西走廊西端,也是西域東大門。
也是絲綢之路北道必經之路,從敦煌至哈密必經此隘。
嘉裕關到星星峽,八百里路。
明初關西蒙古七衛,這次也算是收復了赤斤蒙古衛、罕東衛和罕東左衛三衛,其餘四衛,哈密衛這次被準噶爾佔據,安定、曲先、阿端三衛仍在葉爾羌手中。
大明與衛拉特算是直接打通了連線。
準噶爾後拿下吐魯番和哈密後,繼續攻打察失力(鐵門關),不過在這裡攻勢並不順利,阿不杜拉召集各總督,帶大軍增援,在這裡與衛拉特大戰,準噶爾在這裡也碰的是頭破血流,雙方打成了長期圍城戰。
朱以海拿下了嘉裕關到星星峽這八百里後,已經很滿足了。
所以他現在站出來充當調停人,邀請葉爾羌和衛拉特他們都來東京,希望調停察失力之戰,其實就是他想讓葉爾羌承認明軍收復的三衛這個事實,想讓葉爾羌和衛拉特都承認現在這個新的實際佔領線。
現階段,在河西的米喇印、丁國棟的兵馬,雖然也已經幾經整頓,但還不是完全由朝廷控制在手,鄭繼武第十四鎮移駐甘肅,也還沒完成換防接管,所以他願意這個時候調停,不過是想先消化再說。
把葉爾羌拉來東京,讓他們向大明稱臣,既可保證西域安全,打通貿易線路,好經商賺錢,也是維護西域的安全形勢,畢竟衛拉特四大部落,土爾扈特遠遷伏爾加河,和碩特部主力又去了青藏,準噶爾現在天山那是一家獨大。
所以拉葉爾羌一把,也是防止準噶爾擴張太快,萬一讓準噶爾太快吞併葉爾羌,統一了天山南北,到時肯定要往河西擴張,必然威脅大明。
所以出於地緣政治的考慮,朱以海對西域的基本策略,就是優先扶持籠絡現在衛拉特盟主鄂齊爾圖,他是盟主,但實力最弱,籠絡好他既沒威脅,還能壓制準噶爾。
對葉爾羌則是儘量拉攏,先通商,在大明內部安穩前,先讓葉爾羌多撐撐,好牽制衛拉特蒙古,最好是讓天山南北始終保持現在這麼一個形勢,天山北是準噶爾與和碩特四部,天山南是葉爾羌,而青康藏則是和碩特汗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