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 鯨吞(第2/4頁)
章節報錯
楊伯興領第十二鎮駐廣西,劉世勳領第十三鎮駐雲南。
鄭繼武領第十四鎮駐甘肅,李赤心領第十五鎮駐遼東。
張名斌第十六鎮、秦翼明第十七鎮拱衛京師、隨侍護駕。
京營三鎮為第二十一到二十三鎮,分別駐守南京應天府,東京奉天府還有興京紹天府。
水師四鎮則為第二十四到二十七鎮,分駐遼東旅順,山東青島,江東鎮江,以及嶺南廣州。
眼看著湖廣的清軍撤進了武關,朱以海不急著出兵攻打。
卻下了出人意料的命令。
除第十六鎮、第十七鎮御營,以及京營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鎮外,其餘各鎮,都在南陽過完中秋後,返回各自劃分的防區駐地,完成與地方部隊的整編。
好看的言情
福建、廣西、雲南、貴州、四川、江西、湖南、湖北、甘肅、陝西、遼東十一省,除各駐一御營新編鎮一萬五千兵外,還編一個屯鎮一萬五,屯守偏僻山區,且耕且守。
其餘省不再設屯鎮。
各省設一二團練鎮,平時為農,冬春集訓,戰時協防。大體是一省設一鎮,一道設一協,一府設一標,一縣設一營,平時只在本駐區訓練協防,非重要戰事不出防區。
原來各外鎮都與各御營整編合營。
御營外鎮裁下來的,優先進屯鎮,屯鎮裁下來的優先進團練,團練再裁下來的,可以優先選為驛卒、地方衙門役吏。
“如今大軍雲集,陛下何不一舉攻入關中,把尼堪、吳三桂一起滅掉,然後揮師直搗北京?”
“韃子已經遷都燕北了,”朱以海吃著塊桂花月餅,很平靜的對抵達南陽的各鎮大將和隨駕的大臣們道,“如今大軍雲集南陽,但是南陽根本供應不了這麼多軍隊的糧草器械,兵越多負擔越重,
而尼堪現在重兵雲集武關,我們強攻,他必然頑抗。”
朱以海不願意強攻武關,武關較險,強攻傷亡大,而且吳三桂肯定會坐山觀虎鬥,不如先把各路兵馬撤回,返回劃定駐區,讓他們去與地方部隊整編,合併掉地方的外鎮、屯鎮等地方武裝,並進一步招降堡寨,剿滅賊匪等,既能解決糧草供應問題,也能安定地方,尤其是新收復的山東河南湖北諸省,以及土司眾多,本就不怎麼安穩的西南雲貴桂巴蜀等地。
如今河南湖北等地救濟安民都需要大量糧草,供應不了太多雲集在此的軍隊。
而且朝廷逼的急,尼堪極可能與吳三桂聯合起來,倒不如就這樣留幾鎮人馬在這裡堵著,尼堪反而會耗不起。
他要麼出關來跟明軍決戰,要麼就只得繼續往關中去向吳三桂借條路。
甚至是去滅了吳三桂這個反骨仔奪取關中。
朱以海這邊壓力松一點,尼堪跟吳三桂火併的機率就會加大許多。
對朱以海來說,他這次能夠順利的收復山東河南湖北三省,已經非常滿意了,兵不血刃拿下。
接下來與其急著去打尼堪和吳三桂爭關中,倒不如退一步,等一等,先把到手的這幾地安穩再說。
尤其是把一直擱置沒處置的金聲桓李赤心等外鎮、屯鎮再好好整頓一下。
有王光恩等前車之鑑,朱以海是絕不會真正放心金聲桓這種軍頭的,以前是為大局考慮,只能先忍著他,安撫著他們,任他們成為割據一方的軍閥,對他們在地方上的胡作非為也只能忍著。
但現在既然有這條件了,就得先收歸兵權。
只要把這些軍頭的兵權收了,把這些地方武裝整編了,才能談地方治權,談地方財權,才能安定後方。
朱以海對金聲桓等也還算是不錯。
畢竟當初他們選擇了歸附,也是為他中興做出了貢獻的,所以現在只要願意交出兵權,他也不會做那過河拆橋鳥盡弓藏的事。
“沉卿!”
朱以海把早擬好的一份聖旨交給通政使沉文忠。
沉文忠捧旨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