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當年荷蘭人建立巴達維亞之前,附近不遠的萬丹港,就有許多華人華商,荷蘭人就想盡辦法吸引這些華人前往巴達維亞居住、貿易。

他們授封一些華人有威望的首領為甲必丹,讓他們來協助他們治理華人。

甲必丹在荷蘭語中,本就是商船船長或首領的音譯。

不過這些甲必丹雖替荷蘭人管理華人,但其實也沒什麼真正的大權,頂多跟內地皇權不下鄉,縣令把鄉里的管理權交給大族族長或是士紳們代為管理自治是一樣的,幫助管理,協助徵稅徵兵等等。

巴達維亞的商業繁榮,離不開華人的貢獻。

華人不僅提供穩定的中國商品,還控制著東南亞多地的香料種植和供應,吸引華人前來,也讓荷蘭人在南洋的殖民貿易中保持了足夠的優勢。

不管是牽頭貿易還是徵收稅款,荷蘭人都喜歡透過甲必丹。

當年荷蘭人封鎖萬丹港,然後又開出豐厚的條件吸引華商離開萬丹來到巴達維亞,在約三十年前,第一任甲必丹蘇鳴崗授任時,華人僅四百餘人在巴達維亞居住。

幾年前,荷蘭人攻佔了葡萄牙人控制多年的馬六甲後,在廢墟上重建馬六甲,特從巴達維亞招募了一批華人移民前往,並任命了一位華人首領為馬六甲甲必丹。

“巴達維亞的修建,全賴甲必丹率領華人工匠,這高聳的城牆,三條城中運河,這些年來,巴達維亞幾乎所有的建築都是華人工匠完成的。”範德朗在魏安面前,沒有吝惜對華人的稱讚。

曾獲得巴達維亞總督授予金牌的首任甲必丹蘇鳴崗,是福建人,十年前告老還鄉,後來又被荷蘭人請他去臺灣,幫助招商移民,他在臺灣呆了三年,但並不成功,最後見時局動盪,又返回了巴達維亞,三年前病逝,埋骨當地。

蘇鳴崗為巴達維亞確實做了許多貢獻,比如他最開始為巴達維亞招來了四百華人,然後經過多年努力,到十年前卸任時,華人已經有了數千人。

他在任期間,因貿易中斷無船來巴,他還曾親自前往福建,為巴達維亞招來七條商船,滿載絲綢瓷器。

而且一直為東印度公司代為徵收華人的人頭稅、賭博稅、關稅、屠宰稅等,幫助交易,收取佣金,他甚至獲得了鑄幣權。

荷蘭人在巴達維亞的各種築城建設,基本上也都是蘇鳴崗承包的。

他還曾是荷印評議院的議員

在巴達維亞的華人中,不論權勢還是財富,都無人能出其右。

蘇鳴崗做了十六年甲必丹,還是華人組織,巴國公堂的會長。

他擁有四條商船,開了數個賭場,擁有一個鑄幣所,他甚至不僅跟荷蘭巴達維亞總督關係密切,甚至跟萬丹蘇丹也關係友好。

他死後,整個巴達維亞都為他扶靈送葬,他的陵墓甚至豪華的如同國王陵墓,甚至還有以他名字命名的蘇鳴崗街和蘇鳴崗港口。

“小的楊昆拜見大人!”

一名身著絲綢漢服的華商上來拜見魏安。

“楊昆是我們巴達維亞第三任甲必丹。”範德朗告訴魏安。

蘇鳴崗十年前卸任後,第二任甲必丹是林祿林六哥繼任,也是一位有名的華商,但只任職三年便病逝,去世後就是楊昆接任。

楊昆也是福建人,是蘇鳴崗的同鄉,而且是他女婿,還是他以前的重要合作伙伴,他們當年一起經營海上貿易,一起在巴達維亞打拼,承包巴城建築業務,開賭場,代徵稅收等。

這位看著不起眼的黑瘦男子,是此時巴城數千華人的首領,也繼承了巴國公堂主席一職。

“楊會長好。”魏安對這個楊昆也有事先了解,知道這人不簡單,不僅是華人首領,甚至跟這邊土著蘇丹關係也好。

反正是個八面玲瓏的人物,來這裡經營的華商既受他庇護,又需要向他交保護費。

楊昆向魏安引見巴城的一眾華商們,這些人雖然遠在海外,甚至有些人已經完全把家安在此地,甚至有幾代了的,可面對這位故國天朝來的大使,仍然還是非常尊敬,甚至有幾分畏懼的。

畢竟,這位魏大使這次不僅帶著商貨來,還帶著炮艦來,那戰艦並不比荷蘭人的差,而大明去年直接把臺灣攻下,迫荷蘭人投降賠款,這讓巴城的華人們也大感興奮。

以前大明對於這些拋棄家鄉背棄祖墳的商人,是瞧不起甚至敵視的,根本不當自己子民,就算在外面被殺人,他們也不會管,甚至可能還要說一句殺的好。

但現在那位紹天帝,不僅能痛揍荷蘭人,威懾葡萄牙、西班牙人,還能記得他們這些人,在與各國的通商條約裡,還有提起他們這些海外棄子,給他們利益保障,知曉這事誰不激動。

背井離鄉飄洋過海出來,其實也只是為求生髮財,國家還記得他們,還能保護他們,誰都感動萬分。

魏安這次來,要建立大使館,常駐巴達維亞,負責與巴城荷蘭東印度公司聯絡,並負責保護在巴城的華商僑民。

大明與荷蘭人的通商條約裡,就有關於大明享受領事權這一條。之前荷蘭東印度公司對在巴華人,就限制他們離境,而現在大明要求荷蘭人取消這條限制,要允許華商可以隨時回國,來去自由。

只要華商想回國,就可以向大使館申請,然後大使館會安排他們搭乘商船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