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公島發展迅勐,從原來的兩個村,百多戶,到現在已經過萬人了,雖然有許多都是屬於御營軍方管理,但也仍新建了一個村,原來的兩個村也人口大增。

實際上劉繼祖這個保長,現在管的不是一千戶,而是幾乎管了整個劉公島上非軍事區人口,足有幾千戶不止。

他不僅要管著上千人的保丁,也還有一支百人的鄉勇,甚至還有一支幾十人的保安隊,有十來人的保辦事處的辦事員隊伍。

從戶籍管理,到治安巡邏、保丁訓練,甚至防盜緝賊,打擊走私等等,什麼事都要管,連一般民間糾紛訴訟也是要管的,除非是刑事桉件和重要的民事桉件,一般的民事糾紛,都是他們負責調解。

所以別看是個流外雜職,但也是個十里侯。

平時保長們最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管理十家牌,每十家立一牌,上面要詳細登記各戶籍貫、姓名、年貌、行業。

各牌還要輪流值日,隨時檢查更新牌上戶籍情況,如遇可疑生人,都必須隨時上報,若有隱匿,十家連坐。晚上還要值班巡夜,防火防盜!

牌長們當值時,得負責巡視各家情況,如誰有有人外出,有人家來了親戚,都得問清楚。

在戰亂動盪年代,這樣嚴格的保甲制度,可以嚴防奸細賊匪,打擊盜匪。而各戶青壯編為保丁,再從保丁裡輪抽壯丁為鄉勇,閒時訓練。並輪流調人充當保安隊員,進行巡邏等保安任務。

對鄉村治安確實有很大幫助。

甚至這保甲法,也為戰爭提供良好的預備兵員。

所以別看保長沒品級,但如劉公島這樣的大保,他們還有保學校、保安隊、保鄉團、保辦事處等,到了收稅季節,還要協助收稅收糧。

今天鎮長親自陪著東京來人,劉保長也不敢怠慢。

自皇帝遷都登州,這威海也就成了京畿之地,天子腳下,就好比劉公島,也駐有許多兵馬,還有水師學校,水師教導營等,不僅有駐軍、學兵,也還有少府監、工部等轄的皇家工坊、朝廷工坊等。

這些是他管不了的,但畢竟同在一島,平時也是常打交道,這就需要有很強的辦事溝通能力,否則這保長了是當不好的。

陪著京城來的上官,在島上轉了一圈,介紹了各處情況,甚至檢閱了下保裡的保安隊,又特意把保裡的鄉團召集起來。

“本官這次來呢,是奉旨前來籌備威海驛遞的,威海這裡要籌備驛站,另有郵遞鋪等,兵部郵驛局計劃在威海設水、陸驛館各一,遞運所、急遞鋪、郵遞鋪、民信局等各若干。”

這名綠袍官員是兵部新設的郵驛局的,來做前期籌備考察,選址,招人等。

事情很多,特來打前站。

“大人有什麼需要,儘管吩咐,我們劉公保一定全力配合。”劉繼祖很痛快,反正他們這些保辦事處,就是配合上級衙門辦事的。

“煙臺是大港,以後會更加興盛熱鬧,所以水陸驛館、郵遞鋪等會比較多,人員也會較多,目前計劃是準備先招募三百人。”

劉繼祖還以為這驛遞招驛卒,還是跟以前那樣,不由的有些擔憂,驛站害民,這是公認的,當驛卒那更是倒八輩子黴,比當衛所兵還慘,會被層層剝皮吸血的。

“陛下仁厚,改革驛遞制度,驛卒待遇也很好。”

他簡單的說了下驛卒的情況,要從各地鄉鎮招募,挑選良家子弟,年齡二三十歲之間,當然如果能騎馬會開船的這些更加優先。

選中後待遇會很好,一來是成為驛卒後,就隸屬於兵部,相當於準軍人,按月領餉。

驛卒底薪二兩,馬卒、船伕還會另有些增加。

“一月有二兩工食銀?”劉繼祖很驚訝,他以前是威海衛的軍戶,很清楚地方上這些衙役啊,驛卒之類的收入有多少,好多底層的役,都是限定一年六兩工食銀的,一月就半兩。

一些書吏,才能一月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