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翰陰沉著臉,氣的說不出話來。

跟陽平關一樣,清軍丟失大城、險關,都是因為把兵調去定軍山了。

誰能想到明軍會突然就殺過來了。

要說這南鄭城裡,也還有些守兵、民壯,怎麼就沒半點反抗就被奪了?

這張獻忠沒徹底殲滅,讓他們突圍跑了,結果現在關、城皆失,反倒是陷入了極難境地了。

望著那城,望著那軍陣。

明軍氣勢正盛。

反倒是清軍,此時很是萎靡。

“秦良玉那老太婆來了,這仗怕是不好打了,白桿兵很難戰。”

“還有川貴行營張世鵬,那是張國維的兒子,幾千人馬,聽說也很精銳,之前可是把川中各路明軍都給整平了,張獻忠都不敢跟他們打。”

幾將左瞧右看,都看不出什麼破綻來,反而是越看越沒什麼信心。

最要命的是,他們此時大戰一場,也是傷亡不小,而且兵馬疲憊,明軍卻已經搶佔城池,佔有先機。

加上上游還有一路明軍,搶奪勉縣,這讓他們萬分被動。

“既然他們出城來戰,那就跟他們打,我不相信這些明軍,還突然間就一個個有徵善戰了,都是些手下敗將,還怕他們不成?”鰲拜很不客氣的道。

徐勇幾人都不想打。

看士兵們計程車氣就知道,萎靡不振,甚至許多士兵都還來不及包紮傷口。

而且他們圍定軍山時,陽平關和南鄭城加勉縣城,都存了不少從各地轉運來的糧草器械軍資,定軍山營地並沒多少糧草。

當時也是考慮到城中好儲存,可現在卻成了糧草不濟。

對面的明軍陣前。

人馬齊整,雖然也是剛到不久,但拿下南鄭城沒費什麼力氣,凌晨時,城中內應提前動手接應,狗漢奸們還來不及反應呢,城中已經四處火亂,一片動亂,然後城門就被控制在內應手中。

明軍前鋒潛伏到城外,見到訊號立馬殺到,迅速衝入城中,很快就控制了城中局勢。

那些狗官不少被暗殺、控制,團練壯丁甚至都沒組織起來。

“幸好趕上了,再晚半日,我們都錯過這好機會了。”

身披鎧甲的老將秦良玉望著韃子,有幾分慶幸。

張世鵬看著清軍,卻是隱隱亢奮,其實張能奇借路經過後,他們就已經也緊隨而來了,只是路難行,他們也沒急。

螞蟻搬家一樣的往漢中偷偷潛入,彙集了兩萬多人馬,一直在靜侯時機。

張獻忠比明軍預計的堅持的時間還長些。

好在他們也還是及時趕到,趁虛搶佔了漢中府城。

“算算時間,也不知道國姓爺到了沒。”

“應當還沒到。”

兩人騎在馬上聊天,很澹定。

在他們身後,是足足八千士兵,有川貴行營的,也有總統標兵,也有忠勇鎮白桿兵,楊展、秦翼明諸將各統精銳,士氣很足。

何況他們後面的城頭上,還有經略文安之督師,土城和府城裡有八千人馬,甚至漢水下游為的河灣裡還藏著許多船隻,有兩千人馬為奇兵。

雖然他們沒能攜帶大炮過來,但是小炮還是有不少的。

兼之軍中火槍手也不少,這仗他們也是躍躍欲試。

“請蜀國公回城上替末將壓陣,這裡交由末將指揮便好!”張世鵬對秦良玉道。

“城上有文經略坐鎮便好,本總統就在前線指揮。”

秦良玉雖七十多歲,但卻不服老,此時看到韃子,越發不願退後,當年渾河血戰,韃子欠他們白桿兵的血債,還沒償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