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天三年,虜順治四年。

夏。

漢中盆地西緣,地處陝甘川交界地帶的山中小城略陽,陝甘行營提督張大鵬帶著行營軍官趕到城門口。

恭迎從東京趕來的使者。

新年正旦時,因陝甘形勢緊張,他並沒有入朝。從去年到現在,他一直忙著在打仗、練兵,入武都,收鞏昌,分兵河西,用兵成縣、徽州,收復略陽。

沿著漢江,攻入了漢中,佔據了這處要地。

略陽雖小,但地理險要。

以其用武之地曰略,治在象山之南曰陽,故名略陽,佔據略帶後,行營已經俯視東面的漢中盆地了。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張大鵬跪接聖旨,這封跨越數千裡,從大海之濱蓬來宮發出的旨意,先抵青島港,然後經船至長江口,再經長江一路到達重慶,再經順慶、保寧,金牛道、陰平小道,然後到了陳倉道上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略陽,這條道也叫嘉陵道,甘肅徽縣到陝西略陽之間的秦隴入蜀必經之地。

略陽,地處秦嶺南麓,東接漢中,南臨巴蜀,西連隴南,北屏關中,自古以來就有“關隴咽喉,巴蜀門戶”之稱。

此地的重要性,在古代交通那是格外突顯。

御營陝甘行營能夠接連奪取了徽縣、成縣、略陽、兩當等地,雖然都是些偏僻山區,可卻是非常重要的戰略地區,一點不比漢中平原差。

尤其是眼下大戰之時。

張大鵬去年入武都整編行營,後來又放張定國過境,然後讓賀弘器等分營西征,隨後他也率軍邊整編邊進攻,一路打到略陽來。

遠在山東的皇帝對於張大鵬的這些決策和勝利,都非常滿意。

滿意到皇帝降旨,收張大鵬為第四個義子,賜國姓朱,改名朱鵬飛,賜爵武興縣開國侯,世襲爵位。

接過旨意,大鵬還有些懵。

他以前在羽林鎮呆過,也親自給皇帝做過親兵,但他畢竟也僅是個孤兒出身,在御營裡如他這樣的兵多的是,就算皇帝身邊的侍衛、親軍也多啊。

前來宣旨的並不是太監,而是皇帝的御前侍衛,五品千牛備身傅青主,他這次不僅前來傳旨,而且奉旨就來行營任職了,升從四品,皇帝點名讓他來給朱鵬飛當中軍。

中軍這個職務,大抵相當於民國時的副官長,其職能類似於辦公室主任,不是那種隨從副官,而是副官長,一般的隨從副官,頂多相當於私人助理或秘書。

傅山這個中軍,則統領朱鵬飛的衛隊,並掌命令傳達,公文信件往達傳遞等,是個非常重要的職位,必須得是主將的心腹。

“陛下對提督在漢中表現非常滿意,希望再接再勵。”

說完,又遞給他一封皇帝親筆私信,交由他自己觀看。

傅山還帶來了一批銀元犒賞士兵。

其它軍械等,運輸不便,暫時還在重慶,等後續送來。

不僅張大鵬封賞,行營諸將校也各有升賞,士兵們也各有嘉獎賞賜,皇帝對他們取得的成就充分肯定。

張大鵬接過皇帝親筆信,他以前不識字,後來入御營開始學認字,御營有傳統,用士人任各級副職,平時也會用空閒時間給士兵們上課,講忠君愛國,仁孝禮義這些,讓他們學習認字等。

皇帝的信儘量用的是白話,但他也只能認識部份,最後還是請傅青主幫他解釋不認識的。信裡,皇帝說了以前張大鵬在身邊的舊事,說起他忠義勤懇勇勐,還表揚他入川后的優異表現。

最後說到如今川陝戰局,指出到了最關鍵的時候,皇帝希望張大鵬能夠發揮出更積極的作用······

“陛下說張獻忠不肯接受文安之提議,回龍安府休整,那麼他敗亡在即了,要做好準備。”

對於陝甘這邊的局勢,皇帝在登來也欽定戰略。

以米喇印、丁國棟率領的河西回部義軍,授歸義鎮旗號,讓他們移駐蘭州,沿長城東進,迫進平涼府的鎮戎(同心縣),接應武大定、王永鎮等陝中兵敗義軍,威逼固原,視機會收取長城外的寧夏三衛。

而以賀弘器諸將的西征軍,授宣義鎮旗號,讓他們移駐秦州(天水),沿渭水而進,直抵隴山,進逼鳳翔寶雞。

如今隴右河西基本上大抵收復平定,而大明又跟佔據青藏的漠西蒙古和碩特固始汗會盟,固始汗派使者到奉天朝拜天子,奉表朝貢,進貢白牛白馬白駱駝等,而朱以海回賜他們甲胃弓箭和火槍,命其統轄諸部。

這算是一次正式的朝貢,表明宗藩關係。

從西域進軍青藏,扶持格魯派,獲得護教法王稱號的固始汗,如今勢力極大,但他也是剛控制青藏不久,還有許多唐藏勢力反對,所以面對再次崛起的明朝,他選擇了稱臣進貢。

朱以海也自然是下旨恢復邊境茶馬貿易,互不相犯。

在這種條件下,固始汗留在青海的八個兒子,八臺吉分統部落,駐守青海,而朱以海也便下旨讓隴右河西的賀弘器、米喇印等暫時不要越界。

先調頭到東邊來對付韃子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