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皇權君威(第1/2頁)
章節報錯
廷議如期舉行。
原登來巡撫衙門內,司禮監劉朝帶著一眾大太監迎接眾臣。
朱以海則在遠處閣樓上一邊吹風一邊看著這些重臣們入場,內閣的殿閣大學士、協辦大學士們、六部尚書、侍郎,諫院、都察院的院長,以及十三道掌道御史、協道御史、六科的掌印都給事中、左右給事中,通政使、大理寺卿、奉天府尹、京營總督、御營提督等魚貫而入。
看著這些朱紫重臣,朱以海卻感覺彷佛是在開公司大會。
大明這家公司是他借殼上市的, 司禮監的劉朝以及御馬監這些大太監們,都相當於是他這個董事會秘書,總裁助理等。
首輔宋之普是公司常務副總裁,下面是各大部門的總監等,還有如山東、遼東、江蘇、浙江等分公司的總經理,幾大銷售大區的總監等等。
總的情況來看, 雖然大明這個公司早就有, 但他幾乎是重新打拼創業的,只是用了這個殼, 而且到如今,整個公司的架構,其實與原來的那個大明公司也完全不同了。
副總裁宋之普領導的內閣,大學士們都不再兼任各部門的總監職,但又各分管一部。而司禮監是董秘,不僅僅是負責照顧董事長的日常生活,也主要負責內部稽查。
在總裁的管理團隊外,還有一個董事會,也就是總理處了。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公司的銷售精英團隊,也就是御營是皇帝一手組建創立並帶出來的,現在也牢牢的直接掌握在董事長手裡, 各大區總監們,也就是各鎮提督總兵們都是直接對他負責的。
更別說負責審計、監察的諫院、都察院也直接對他負責。
他做為公司的創始人, 是完全凌駕於全公司之上的,不管是哪個團隊,都是無法跟他這創始人對抗的。
不過公司越做越大, 團隊也大了,管理這方面就越發需要制度。
今天這次公司大會,也是要重點解決這些問題的。
司禮監掌印太監劉朝過來請示皇帝,“陛下,奉旨參與廷議的大臣都已經到了,沒有缺席的。”
“嗯,走吧。”
朱以海到大廳的時候,首輔宋之普趕緊帶頭起身恭迎。
現如今,朝廷名義上的百官之首,仍是內閣首輔。
總理處仍只是一個臨時性的辦事處,並不是正式的經制官衙,各總理大臣也都是由各衙抽調兼職當差。
因此正式場合下,依然還是內閣統領朝堂百官,司禮監則協助皇帝批紅,是皇帝私人秘書處。
因為內閣大學士不再兼任六部尚書之職,所以六部尚書反而地位有所下降,畢竟以往首輔兼吏部或禮部尚書,兩個職位是捆綁一起的,但現在六部不再由閣臣兼任,也只是一部尚書而已, 是要受內閣領導的。
原巡撫衙門大堂上, 擺了一張龍椅,後面高懸著正大光明的牌匾。
朱以海今天一席黑色龍袍,比較休閒輕便。
首輔外相宋之普引內閣、六部等大臣,內相劉朝領司禮監五位秉筆太監,以及御馬監太監、提督東廠、錦衣衛指揮使,以及京營總督、御營幾位提督,順天府尹,以及外臣中的遼東總督、山東總督等一起向皇帝拜見。
諫院、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幾衙的官員則站到了門口。
朱以海坐下。
“諸卿平身吧,多的閒話朕也不說,今天特意召開這廷議,也是迫切所需,自朕舉義起兵以來,已經一年多時間了,常年領兵在外,許多事情也沒空好好跟卿等商議。
《大明第一臣》
今天,就一起來議一議。
先議一下財政吧,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如今我大明也算穩住了局勢,形勢還挺好,但各地用兵,軍費開支巨大,各地賑災,也都請拔錢糧,朕最近也時常聽到許多聲音,都是對如何分配財政收入的,有人說御營的軍餉過高了,也有人說不該給官員養廉銀,還有說武官不當有親丁名糧。
更有說地方稅賦上繳過多的,還有說不該單設稅務廳徵收工商等稅的。
說法很多,議論紛紛。
那今天就好好議一議,這稅賦新政,到底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的,這錢徵上來又該怎麼分配才好,拾遺補闕,都好好談一談,深入的談,把問題解決!”
司禮監掌印太監劉朝便起身開始主持會議,在晚明幾朝,司禮監甚至權壓內閣,憑其批紅之權,成為當之無愧的內朝,其掌印太監更被稱為內相。
不過現在紹天朝中,司禮監已經大不如從前,基本上就是朱以海的秘書處,或者說是董事長辦公室。
“戶部是管財政的,戶部可以把這一年多以來的大體收支情報總結通報一下,然後呢就是把現在主要的開支說說,大家也都有個底。”劉朝站在那裡,身子微躬,這位以前朱以海的伴當,就算如今是第一大太監,但依然十分謹慎小心。“阮尚書,你說呢?”
“我接任戶部時間尚短,不過這些天也加班加點的整理了戶部的檔桉,大概的底還是能交一交底的。”阮大成起身接話。
原戶部尚書沉廷揚出任遼東總督兼巡撫後,朱以海選擇了阮大鋮來接任戶部尚書這一要職。
阮大鋮在浙江巡撫任上做的還是很不錯的,這次入朝為戶部尚書加內閣協辦大學士銜,甚至還特旨總理處行走。
這位在天啟崇禎時被東林打入閹黨之列,然後在弘光朝又成為奸黨,現今卻成為皇帝口中的幹吏能臣,深得信任,甚至皇帝還娶了他一女一侄女入宮,可以說是政壇不倒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