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洪承疇(第2/3頁)
章節報錯
兩相一對照,上面白紙黑字的都記錄著顏克英所說的這些大多不假。
這些邸報、報紙等,要偽造當然也可能,但這麼一大堆,洪承疇也漸漸接受了這些驚人訊息。
顏克英吃完飯就走了。
留下洪承疇對著剩下的蔥爆海參、扇貝粉絲卻是已經吃不下去了。
在屋裡又呆了三天,最終洪承疇還是給大明天子寫了一道萬言奏書。
······
“洪承疇這筆字倒是寫的不錯,萬字長篇,居然沒一個錯字,而且挺有文采的。”朱以海倒是實話實說,雖然他極鄙視這大漢奸,但不能否認他的才能。
“洪亨九是萬曆四十四年進士,二十三歲中舉人,次年赴京連捷登科中二甲十四名,賜進士出身。”
他的仕途也很順,初授刑部清吏司主事,歷員外郎、郎中等職,在刑部一干就是六年。
二十九歲升浙江提學僉事,兩年後便升浙江左參議,三十四歲升到陝西督糧參政。
洪承疇真正仕途起飛,還是在崇禎朝以後,恰逢陝西爆發農民大起義,身為參政的洪承疇文人帶兵,第一次就斬了三百農民軍,名聲大噪。
此後升巡撫,再繼任三邊總督,後來再調薊遼總督,洪承疇一直在打仗,而且確實打的還是很有成績的。
崇禎十五年松錦會戰失敗,孤軍困守松山半年多,最後被俘時也才四十九歲。
被俘後他曾絕食,大罵勸降者。
但范文程在觀察了幾次後,便曾對皇太極有說過,洪承疇不會自殺的,因為這人連樑上掉下來點灰塵落到衣袖上,他都要屢拂拭之。
連一件破衣都愛惜,何況其身?
看破了洪承疇的性格心思,所以皇太極最後也是解袍披身,最終成功招降了他。
說到底,還是洪承疇意志的不堅定,而他之所以不堅定,其實從他的出身和仕途經歷就猜的到一些。
二十四歲中進士,三十七歲當巡撫,三十八歲當總督,四十一歲以功加太子太保、兵部尚書銜,總督河南、山西、陝西、湖廣、四川五省軍務·······
他的仕途可謂是非常驚人的。
而他卻不是什麼名門士族出身,只是出生在福建泉州的一個窮人家,因家貧寒,十一歲就輟學了,在家幫母親做豆乾,每天清晨要到集上走街串巷叫賣豆乾。
可就算如此,這個少年卻很上進,賣豆乾之餘,還會去水溝館村學外旁聽學習,因為他的勤奮和聰明,被辦學館的才子洪啟胤賞識,免費收其為徒,讓他重新讀上了書。
他也不負洪承胤,二十三歲中舉人,二十四歲中進士。
這樣的出身和經歷,確實堪稱勵志。
能一步步走過來,付出了多少代價,被俘時才四十九歲,多少雄心壯志還沒來的及施展?
而韃子的刻意拉攏,也讓早看透大明腐朽的洪承疇決心另輔明主。
每個人都不想辜負自己的努力,而洪承疇特別不想辜負自己的努力,所以什麼忠誠國家這些,最後都被他拋棄了。
降清後,先隸鑲黃旗的包衣牛錄,卻也並沒有重用他。
直到清軍入關,以洪承疇仕明時的原職銜任命他為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入內院佐理軍務,授秘書院大學士,隨後安撫江南,他也是十分賣命的想證明自己,在這新朝求一個上凌煙閣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