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神龍擺尾(第2/2頁)
章節報錯
明軍源源不斷的精銳增援趕到,可韃子那邊此時根本無兵可調,他們先前已經將關內關外的大多數兵馬都調到南方,朱以海佔據登萊後,又把京畿一帶的兵馬抽調不少南下。
漠北蒙古的叛亂,又牽制了不少漠南蒙古兵馬。
結果就是空虛的遼東,寧錦遼瀋等自顧不暇,無兵可調,更沒大將坐鎮,眼看著明軍迅速的掃平了遼南。
最後只能是重提禁海,主動放棄遼東沿海之地。
損失了遼南這麼大塊地,偏偏在中原等地也沒有半點進展,韃子可以說是氣的吐血。
登州城裡。
朱以海看著鄭芝龍發來的奏章,他提議在金州灣與大連灣之間的金州地峽挖開一條河,這樣金州南面地區就成一座大島了,再不用擔心清軍來襲。
只要再河對面的大黑山上再修復山城堡壘,駐防一軍,那就徹底穩固了。
金州地峽最窄處還不到十里,這片也都是平地,開挖起來不難,現在那邊有很多人,只要調拔些糧再弄些工具就夠了,挖好河,然後再南岸修一道十里不到的城牆,建些炮臺,絕對穩固。
“朕記得當年毛文龍在東江的時候,好像就提過這麼一個方案吧,好像後來兵部同意了,但戶部沒錢,後來旅順的張盤自己動手挖,卻被叛亂出賣,引清軍偷襲大敗?”
“皇爺好記性,確實有此事。”劉朝回道。
朱以海看著遼東地圖,挖一條十里的運河,或者說是深壕,難倒也確實不難,京杭大運河上千裡呢。
遼東的中心,無疑是在遼陽,從戰國時期遼東郡的設立,到後金崛起,遼陽一直都是整個關外的核心,直到努爾哈赤立都瀋陽,才開始成為關外新的中心。
對眼下的朱以海來說,他並沒有打算去進攻遼陽甚至瀋陽,但是遼南他不會放棄。
牽一髮而動全身。
鴨綠江口的一個皮島,都能夠戰略牽制清軍,更別說一個遼南了。
必要的話,其實朱以海確實只需要控制一個金州就行,海、蓋、復都可以不爭一時,如果開挖金州地峽,確實能夠有利防守。
畢竟挖開一條河,那也算是天險了。
當然,當年皮島都能淪陷,所以僅挖條河也不是就能高枕無憂。
“挖條河,再修城牆、炮臺這些得多少錢?”朱以海問。
“估計不少,但現在那邊有許多撤下來的難民,能免費徵用,給糧食就行,能節省許多。”
“挖河快還是修城快?”
“如果按大運河的深寬挖,那肯定是挖河快,但如果只是立一堵簡單的土牆,或是木柵,那肯定是立牆快。”
朱以海仔細的算了算,若一般運河標準,那大概是要挖三米深,六十米寬,然後按十里長算,這個工程不算大,要是有鉤機,一個小老闆就能承包。
如果單純用人力挖,要是有足夠的人力,其實也不難。
一人一天大概是能挖兩方土的,而這條運河大概是兩百萬方土,一萬個人一天就能挖兩萬方,一百天兩百萬方。
如果人多點,還能再節省點時間,甚至如果一天多挖些,挖三方,那就只要兩個來月。如果兩萬人,那就只要個把月。
要是把這運河挖窄點,就按照護城河的標準來挖,那工程量更小。
當然,也不能太窄太淺,要不然容易被填。
但總的來說,挖開金州地峽,確實就跟修條護城河差不多,北京城的筒子河都有五十多米寬,五米深呢。
現在遼南有大量撤下來的百姓,組織起來挖河。
挖出來的土,可以在河南岸隔著三五十米就夯築城牆,挖河修城加護坡、炮臺一起搞,再加上幾座小稜堡,估計成功倒是不高,就是比較耗費人工。
但如果抓緊些,估計兩個月也是可以的。
朱以海可以從登州運糧過去供給。
這條河挖好後,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確實以後這半島就成了島不用擔心清軍襲擊什麼的,大連旅順還是有不少土地適合耕種的,到時且耕且守。
甚至旅順那是天然的不凍港,優秀的軍港,大連也是非常好的港口。
這條河一挖,後面一道防線,然後金州城、大連港、旅順港自然也就立起來了,再駐一支水師在旅順、大連,然後河北邊的大黑山上,在原高句麗卑沙山城的基礎上,修復加固一座堡壘,駐一支人馬,這不就固山金湯,猶如一顆釘子死死的釘在這裡了。
旅順、登萊隔海相望,守望相助,還能徹底封鎖渤海灣,一直威脅遼東。
“這麼看,確實值得修,修好後,金州島上也能安置百姓專心屯墾,傳旨遼東總督沈廷揚,讓他幹吧,要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