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黃金後裔(第2/3頁)
章節報錯
毫無憐憫。
火槍、馬刀、騎槍,無情的收割著。
兇悍的韃子們就算拼命反抗,也無濟於事,他們被衝散、切割,包圍,根本無法有效的抵抗,更別說突圍。
戰鬥持續到了午間。
兩千清軍被徹底擊敗,到處都是屍體,血流滿地,屍橫遍野。
殷紅的熱血把雪地都給融化了,到處泥濘汙濁不堪。
明軍開始打掃戰場。
輕騎兵在外圍搜捕漏網之魚。
兩千清軍,最終還有八百來個活下來的。
被擊斃了一千二,五停折了三停。
剩下的八百清軍中,蒙古人倒佔了大多數,這些人多數負傷,已經完全失去了抵抗的勇氣。
特別是其中的蒙古人,很多打到後面,見大勢已去,明軍又在勸降,於是乾脆就扔了武器投降了。
蒙古人曾是明朝最主要的敵人,開國初的太祖成祖遠征漠北,追亡逐北,但蒙古人後來也在木土堡之變中,生擒了大明皇帝,殲滅了明軍幾十萬主力,甚至殺到北京城下。
可惜到明末時,蒙古人也內鬥不止,在林丹汗兵敗遠走青海死於天花後,蒙古徹底的沒了脊樑骨,淪為了清軍的附庸。
當然,就算到此時,其實明軍中也一直還有不少蒙古兵的。
所以蒙古人其實對投降沒啥心理障礙什麼的,打不過就加入,誰強就認誰為尊,不丟人。
他們向來如此。
一位蒙古佐領更是對鄭繼武和張名斌自稱是林丹汗的堂弟,稱自己是蒙古第三十四任大汗的孫子。
鄭繼武瞧了瞧這個小眼睛大餅臉的蒙古佐領,長的倒是非常壯實,而且他不是留的金錢鼠尾,而是頭頂中間開剃,兩邊留髮結辮,仍保留著傳統蒙古髮式。
那人見他不信,還在那發誓賭咒,說自己叫孛兒只斤哲敖,正統的蒙古黃金家族子孫,他曾隨林丹汗多次與滿人交戰,兵敗後移往青海,林丹汗死後又隨其子遷回河套,十二年前,多爾袞等第三次遠征察哈爾,包圍了他們,他們被迫投降歸附。
這位黃金家族的後人,在韃子那邊混了十年,才是個佐領,鄭繼武不信。但他說自己因為得罪多爾袞,被多次貶職,才使的如今屈居佐領之職。
還說自己也非常痛恨建虜,願意歸附大明,為大明皇帝陛下征討女真人。
張名斌在一邊不屑道,“林丹汗也不是什麼好鳥,他多劫入侵大明,劫掠我漢家子民,一樣是個韃虜!”
哲敖有些尷尬,林丹汗做為末代蒙古大汗,成吉思汗的嫡系後裔,一直想要重新統一蒙古諸部,十三歲即位,但漠南的科爾沁、內喀爾喀、土默特、鄂爾多斯諸部各自為政,他只能支配河套的察哈爾部,僅被漠南諸部奉為名義上的共主而已。
漠北的外喀爾喀更不承認蒙古大汗為共主,而漠西衛拉特仍然與蒙古帝國為敵。
林丹汗繼位後,實力與威望不斷上升,與屢屢入侵大明,後金的努爾哈赤又一直挖蒙古牆角,與科爾沁、內喀爾喀諸部聯姻,這激怒林丹汗,雙方交惡。
明朝則趁金聯西虜蒙古以制東虜後金,以夷制夷,林丹汗貪圖賞銀,也早不滿後金,於是明蒙結盟,蒙金交戰,只是對後金戰事並不順,而且很快後金就策反蒙古的科爾沁等部反林丹汗。
林丹汗不得不調頭對付內亂,雖然林丹汗如秋風掃落葉一般鎮壓了右翼諸部,但這卻反而導致諸部徹底倒向後金,北引來了皇太極的征討。
林丹汗內憂外患,偏偏還作死的又再次入侵大明,理由是崇禎即位後停止對蒙古市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