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揚州鹽商(第2/2頁)
章節報錯
總之取得官鹽商資格賣鹽是一本萬利的買賣,最後損害的仍是朝廷的利益,大明的鹽價遠超兩宋,但鹽稅收入卻遠遠不及。
清廷也沿用明朝的舊例,但他們為了從鹽商手裡多弄銀子出來,一是重新招募鹽商,想販鹽就得重新獲得鹽商資格,獲得鹽區,這些都要重新掏銀子。
其二就是清廷多賣鹽引,鹽倉本有一萬石鹽,他們賣十萬石的鹽引,這鹽引其實就是連鹽價帶稅都計在內的,領了鹽引就意味著買了鹽並繳了稅,但鹽少引多,就意味著得排隊,可能這引拿到手裡,明年才能領到鹽,這叫超發鹽引,也就是提前預付了錢和稅。
當然清廷的手段不止這些,他們還找鹽商募捐,捐了一次又一次。
因為改朝換代,也因為之前揚州之屠,所以如今的鹽商們沒以前的勢大,他們也不太敢跟清廷抗爭,於是只能被拔毛。
當然,對鹽商來說,這些實際上都是成本,只要維持住鹽商的資格,那他們的收益依然不少。
甚至因為這身份是世襲的,所以就算今年虧了,但明年後年還能賺回來,總是划算的。
畢竟這種好事情,他們若不願意,清廷可以馬上換人,有的是商人願意成為鹽商。
可現在朱以海先封鎖長江,再封鎖南北運河,又繼而佔了揚州、鹽城等,這可就讓鹽商們坐立難安了。
之前被搶了大批鹽,大家損失慘重不說,現在更是這買賣幹不下去了。
朱以海召見他們,他們不敢不來,誰叫他們沒來的及跑路呢。
好在這次有個老夥計程壁事先代監國見了他們,跟他們通了通氣,程璧也是個徽商,之前也販鹽,產業也不算小,只是在清軍屠揚州時,家人皆被屠,因此一心抗清,把幾十萬兩銀子的家業都捐出來抗清了。
如今新被魯監國提升為兩淮都轉運鹽使司都轉運使,從三品,掌兩淮鹽政。
他告訴徽州鹽商老鄉們,天下之鹽,多半出兩淮,百姓飲食離不開鹽,所以這鹽運銷售還得繼續。
只是呢,兩淮鹽業的一些規矩得改一改了。
鹽商很有錢,明末時就有許多鹽商身家百萬,甚至更多,但再有錢的鹽商,也沒有什麼政治身份,他們甚至只是朝廷以及那些權貴們養的豬,想要錢的時候隨時可以殺豬。
對於如今再次佔據揚州的魯監國,這些鹽商也好,甚至那些漕幫也罷,沒有一個敢不恭敬的。
監國召見,一個個趕緊的排隊,甚至還私下裡悄悄的商議,該比多少孝敬,雖然也有人認為這明軍不太可能長期佔據的了淮揚,但他們也不敢得罪這魯監國。
該掏的銀子還是得掏,他們鹽商除了銀子,也沒有其它拿出手的東西了。
他們現在就一個訴求,拔點毛可以,別抄家砍腦袋,最好是收了他們的銀子後,還能夠讓他們繼續收鹽運鹽賣鹽。
戰爭讓這些新鹽商們,掏了許多銀子出來,都還沒開始回本呢,繼續這樣耗下去,大家都得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