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鄖陽鐵壁(第2/2頁)
章節報錯
高鬥樞等全都目瞪口呆,難以置信。
闖賊全降大明瞭?
忠貞營、忠武營?
“何騰蛟呢?”
“何騰蛟因守土、擁立有功,早已經被徵召為東閣大學士入閣了,如今朱大典是七省督師,堵胤錫是湖廣巡撫,傅上瑞仍為偏沅巡撫,章曠則為七省監軍·····”
聽聞這些好訊息,高鬥樞等都滿臉喜色,
“速召全城軍民,一起恭迎魯監國聖旨!”
李赤心收復夷陵後,文安之在鄉下被請出山,這次前來傳旨,也是因為高徐二人相識有舊,這時隨便派個人來,估計這邊不信,若是李過派人來,這邊更不會信。
“朱督師表奏朝廷,監國敕旨,仍以徐啟元為鄖陽撫治,節制鄖陽荊州襄陽等五道八府九州之地,加右副都御史兼兵部侍郎,兼理糧餉提督軍務。
高鬥樞為漢中巡撫,加右副都御史兼兵部侍郎,加提督糧餉節制軍務。”
“鄖陽諸營,賜軍號忠開,王光恩授鄖陽提督,王光泰為鄖陽總兵,劉調元為襄陽鎮總兵,苗時化、楊明起、廷聘、餘啟凡四將各授副總兵,分防協鎮。”
“馬上會有一批錢糧由興國侯李赤心派兵送來,賞銀二十萬兩,另糧草若干,還要請你們接應一下。”
“我接下來也會留在鄖陽。”
朝廷授文安之為鄖陽都監軍,總監鄖陽五道八府九州官義兵馬。
大明的鄖陽比較特殊,他跟偏沅、南贛一樣,不是省卻設巡撫,而且是跨省管轄的。
鄖陽巡撫其實正式名稱是撫治鄖陽等處地方兼提督軍務,駐鄖陽府鄖縣,掌管鄂、豫、川、陝毗鄰地區的五道八府九州軍民事務。
五道是上荊南道下荊南道關南道汝南道和商洛道,八府是鄖陽、襄陽、荊州、安陸、南陽、西安、漢中和夔州,九州則是均州裕州商州鄧州金州歸州和荊門州夷陵州寧羌州。
在明末農民大起義中,鄖陽可以說是農民軍的大本營根據地了,李自成張獻忠幾次折戟都是在鄖陽境內養傷恢復的。
鄖陽雖非一省,但其管轄地極大,而且都是那種非常難關的地帶,巴東山區、鄂北山區等。
忠開營的設立,實際上是把鄖陽為中心的這些原大明官軍,以及受招降的原闖軍、流民等整編一起,既表明監國對他們的重視,同時也是設立軍額以供餉,加強控制。
李過等的忠貞營,馬進忠等忠武營,秦良玉忠勇營,現在王光恩兄弟等的忠開營。
朱以海現在對那些遙遠鞭長莫及的地方,一面空降大員過去督師統領,一面也在不斷給那些地方實力軍頭們授官賜爵,開始整編。
爵位官職他不吝惜,只要肯接受整編,統一戰線,現在給點官爵有什麼關係,這跟浙東大本營的情況不同。
王光恩被賜封為鄖陽侯,其它幾員大將也各封伯爵、總兵副將等。
歷史上忠開營本是南明授予川中將領王祥李佔春武大定等人的名號,本意也是藉此整編川兵,並平衡原順軍餘部忠貞營。
而此時朱以海對鄖陽這座孤城如此重視,也是看中他們能抗,同時鄖陽地理位置重要,接通漢中和襄陽,俯視荊州,這裡納入麾下,也對已經開打的荊州武昌戰役非常重要。
有爵位有官職還有銀子,王光恩非常滿意,這幾年打的他都自閉了,甚至一度也想跟徐勇一樣帶兵離開。
當初徐勇帶兵離開,跑去投了左良玉,之後跟著降了清,如今是九江總兵,聽說日子還挺不錯,也給他來過幾封信招降。
但花關索這幾年跟闖軍打,跟清軍打,刀下不知死了多少鬼,對於韃子又天生厭煩,心中總猶豫不決。
現在倒好,這一道旨意,讓他一時間倒斷了其它念想。
“鄖陽現在最缺的是糧和鹽。”
要不是鄖陽地處偏險,順軍和清軍都沒法長期圍城只能外圍封鎖,鄖陽早餓死了。鄖陽雖偏,可偏也有偏的好處,就是周邊到處是山區,許多河南湖廣關中百姓因戰亂逃入山中,墾荒種地,倒也能勉強生存。
而鄖陽每次打退敵人進攻後,也還能到山裡去徵集些糧草,雖不多,但也勉強挺下來了。
高鬥樞則問,“荊州什麼時候打,需要我們出兵嗎?”
文安之告訴他們,監國的戰略是鄖陽只需要派一小隊人馬南下,到荊州城下打起鄖陽旗號虛張聲勢就好,鄖陽主要任務是守好城,若襄陽或漢中之兵敢異動增援荊州清軍,那麼鄖陽就可以半路阻擊,或乾脆去偷襲他們老家。”
“視具體情況而定,主要是牽制任務。”
王光恩捋著鬍子,“這計劃我喜歡,老子現在倒巴不得襄陽守軍傾城而出增援荊州了,這樣老子就能帶兵把襄陽拿下。”
手機閱讀『小♂說÷吧→』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