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喃喃對劍自語,“年輕時曾夢想仗劍天涯行俠仗義,要行萬里路讀萬卷書,也曾做過許多荒唐事,耽誤了許多作文章的時間,蹉跎一生,臨老仍是白髮秀才,呆在這山村私塾,卻是連趙三這樣的目不識丁的佃農都不如了。”

劍收入鞘,老學究卻沒把劍掛回牆上,而是佩在了腰上,簡單收拾了幾件行李,便出村要往江陰城去,他已經打算好了,去江陰城,去從軍起義。

趙三拿著忠義二字回到家,把床單扯下來,又將晾衣竿取下,來到隔壁,請鄰居大娘給他把忠義二字繡在床單上。

“這是什麼字,莫不你要做什麼買賣?”鄰居大娘笑問。

“這是忠義,我要揭竿舉旗,響應江陰義軍,起義。”趙三認真的道。

大娘嚇了一跳,“你這是要做死啊,可參與不得啊。”

“大娘若是不願意,我找其它人去。”

大娘無奈,“我幫你繡吧,當初我摔倒在地,還是你揹我看大夫,奔前走後,比親兒子都還親呢。”

忠義旗縫好,張三高舉著來到村頭,往地上一插,大喊,“忠義旗在此,有誰願與我起義!”

連呼數遍,無一人應答。

村人指指點點,都嘲諷他痴呆發瘋,甚至有人趕去報趙四老爺,要請他趕緊派家丁來把發瘋的趙三擒了送官,免的連累了他們。

張三從一張張鄰居的臉上掃過,這裡幾乎每一個都曾受過他的幫助,可現在他們卻在嘲諷他,甚至要舉報他。

“我來!”

突然,一聲大喝響起,人群散開,老學究一身儒衫,腰佩長劍,肩扛一支大槍,挑著一個包袱,越眾而出。

“趙三,我與你一起舉義!”

“呀,又瘋一個。”

“這老學究讀書早讀傻了,今天終於瘋了。”

“兩瘋子湊一擔了。”

老學究來到趙三面前,抬頭看了眼自己寫的忠義二字繡在旗上,笑道,“趙三,不用理會那些凡夫俗子,他們根本不知何為忠義,只是跟禽獸一樣日復一日本能的活著,只是行屍走肉罷了。”

“走,去江陰。”

趙三點頭,舉起忠義旗,“走!”

一老一少,趙三高舉忠義旗在前,而老學究仗劍扛槍在後,兩個身影有些孤單卻又決絕堅毅的向前行。

身後無數的嘲諷和謾罵。

兩人充耳不聞。

“趙三,你還沒大名吧,不如我給你取個名字,就叫趙忠君,字義友,如何?”

“趙忠君趙義友,謝夫子賜名。”

“走吧,這狗日的亂世,雖然草菅人命,可卻也是造英雄的時候,你趙忠君說話不定也能趁勢而起,風雲天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