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朱成功(第1/2頁)
章節報錯
太湖南岸,運河上工商大鎮震澤。
朱以海命旗手營擦亮鎧甲,換上新罩衣,軍容齊整的出城迎接鄧王和四巡撫一行。
旗手營原本職責就是儀仗,此時精選細選高大勇武戰士,身著一水的水銀甲,腰佩刀揹負弓,手持長矛,高舉戰旗列隊相迎。
一路跋涉而來的朝聖團,看到這軍容,都為之動容。
左僉都御史、金衢嚴巡撫黃道宗看到這軍容,撫須大讚,“難怪監國提兵北伐,連戰皆捷,僅此軍容,韃子自當不敵。”
而賜國姓朱成功也駐足打量著這支兵馬,雖心知這些肯定是特意精挑計程車兵,有如朝廷以前的大漢將軍,但他並不是普通的富家公子,雖有功名在身的監生,可自家在東南海上縱橫,他對軍隊並不陌生,一眼看出這些威武的儀仗兵,不僅是樣子貨,他們身上散發著一股子鐵與血的味道,這是真正從死人堆裡出來的老兵。
想到此行的任務,朱成功心中複雜,父親希望他藉此機會來朝見魯監國,探清這位年輕監國的虛實,若真是中興之主,福建鄭氏當全力支援,同時讓他想辦法得到魯監國賞識,成功當上監國的女婿,這樣鄭氏在福建地位就能更加穩固。
若是魯監國跟弘光、潞王等一個德性,那麼鄭家就絕不可能把寶押在他身上,雖然之前南陽王朱聿鍵不肯配合,但現在鄭芝龍已經把朱聿鍵的弟弟唐王朱聿鐭安置在福建,十分禮貌客氣的拉近關係,這是鄭家的一個伏棋,萬一魯監國不行,那他們就擁唐王。
實在不行,鄭芝龍還有一個伏棋,那就是他在幾年前就把洪承疇的老母和妻兒等都接到了福建,一直好好供養著。現在洪承疇已經是江南總督內院大學士,萬一這明朝真氣數盡了,手裡有洪承疇的老母在,還能透過這個關係,跟洪承疇這個大清新貴聯絡,透過他的關係向清投降歸附,憑鄭氏在東南海上的實力和地位,他相信自己前途總不差吳三桂和三順王的。
這些後手鄭芝龍並沒有告訴年輕熱血的兒子,只是讓他來看看魯監國是否真是中興明君,朱成功對父親的這種觀望態度,很是不滿,在他看來,當此國難之際,魯王既然勇於站出來領導抗清,那麼大家做為大明臣子,自然就得忠心擁護,不能有三心二意,首尾兩端。
這位鄭家海上集團的大公子,因為從小讀書,接受精英教育,走的是跟父輩們完全不同的一條道路,所以思想也跟曾經亦盜亦商的父親們完全不同,骨子裡朱成功跟江南復社的那些士子們沒什麼區別。
這一年間,他從南京國子監回到福建老家,又從福建再北上到吳越,這條以往常走的路,現在已經大變了樣,人心惶惶不安,越往北走,越是動盪。
但到了浙東後,又感受到了不同的氣氛,這裡緊鄰韃虜前線,可大家的眼中卻沒那麼迷茫。
之前他有些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渡海後,越來越明白了些什麼,嘉興本是韃子佔領之地,可現在嘉興府縣鄉里,卻比福建廣東那邊還安靜太平,百姓居然在韃子鐵蹄下安居樂業?
一開始他覺得不可思議,後來才恍然大悟,原來不是韃子讓他們安居樂業,是親提六師北伐,在嘉興硬生生打出一塊地盤的監國殿下,改變了這裡。
時間很短,改變卻極大。
免去百姓歷年積欠,減免三年稅賦,停三餉等等,清剿流寇,打擊盜匪,建厘金局抽釐助餉而不傷民,軍中建長夫營執役而不徵丁做夫不累民,這些事情不可想象,但在這裡卻已經在正式推行。
沒有胡亂攤派,沒有各種勸捐,甚至鄉野道路反而更通暢安全了。
最重要的是監國一萬兵北上,到現在據說都已經擴充幾倍,但他的兵馬卻並沒有軍紀敗壞,四處搶劫。
鄭家是海賊起家,後來接受招安,壟斷了東南海上貿易,所有海上商船都要插上鄭家授予的旗子,鄭家根據商船大小,分授不同旗子收不同的銀子,大船年收三千兩銀,僅此一項,鄭氏收的保護費就高達一千多萬兩銀子。
而鄭氏更是憑藉其強大的武力,在擊敗了其它海盜後,控制了航線,壟斷了大明對外貿易中的中國商貨,在與西班牙貿易中,實際充當了大明代理人角色,形成了實際上的鄭西班牙貿易。
鄭家以武力支援其對貿易的壟斷,憑此獲取大量的錢財,只是與他們東南王的實力不相匹配的是他們的政治地位,初受招安時鄭芝龍僅是個遊擊。
這些年鄭氏不斷的努力,想擠身大明政界上層,以獲得更高的位置來保護他們的這些豐厚利益。
但就算在弘光朝時獲封南安伯爵、福建總鎮,鄭芝龍的海上集團,仍然也還兼職海盜生意,不僅打擊那些不服管教的海賊勢力,也攻擊那些不肯交保護費的海商,甚至對葡萄牙、荷蘭人、西班牙人也經常動手。
甚至,他們也仍然經常打劫沿海的百姓,時不時的也會上岸搶劫。
鄭家的龐大的武裝力量,這些年軍紀比過去要好一些,但也只能說是一般,仍保留著海盜的許多惡劣習性。
跟魯監國的北伐軍一比,天壤之別。
他在軍中呆過,知道想帶好一支兵馬很難,想要讓那些手握刀槍的兵聽話守軍紀,更難。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