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營兵制下,以營為基本單位,總兵有直轄的標兵,而總督、巡撫、兵備道、海防道也一般會有一個直屬標營,若是重要戰略要地,則往往還會有同城協守的營,有以副總兵統領的,也有以參將統領的,或是以遊擊統領的。

如浙江巡撫的撫標,就駐定海,又名君子營,分為左右兩營加中軍,數量一千五左右。

而浙江雖早年設過總督,但後來取消,所以暫無督標。

海防道和兵備道只設了一個,道標營有五百人。

王之仁為浙江鎮倭總兵官,他的鎮標營是下轄三營,總三千人。

在他下面還有同城協營和同城營,分別由一個參將和一個遊擊統領,各一千五百人。

這麼一算,其實定海的兵力確實很多,若是全滿編的話,就足有八千人。

張名振對於大明軍中那點事很清楚,“浙撫張秉貞之前去杭州,把撫標都帶去了,所以現在定海城中空有君子營,並無君子兵。道臺也跟著張秉貞去了杭州,道標也帶去了。”

“不過就算沒帶去,撫標和道標,名面上是有共兩千人,實際上缺額嚴重,而且都是些老弱不堪戰。”

“王總兵的鎮標和協標、遊標三營人馬,合計六千,實際上也都不滿編,大約能有一半吧。”

軍隊缺額是大明慣有的,如張名振的一營三千滿編,反而屬於罕見,他那是新練的新軍,關鍵是他有心做事,所以才沒缺額吃空餉。

“王鳴謙是王總兵的長子,正是同城營的遊擊。”

“就那個年輕人?看著也才二十多歲吧。”

“嗯,是很年輕,不過挺勇武的,不過這個年紀能做到遊擊將軍,其實主要還是因為王總兵手裡有一支兵馬,弘光朝廷當初為了示恩,所以才特加恩提拔王鳴謙為定海同城營遊擊將軍。”

王之仁當初憑著兄長王之心在宮中得勢做大太監,所以做到了蘇松總兵。弘光朝建立,王之仁手裡握著幾千實打實的水師兵馬,移駐定海,朱由崧等當然得對他大加安撫。

江北四鎮都封公封侯,給王之仁的兒子一個遊擊,那真不算什麼。

這年頭,手裡有兵,那就是誰都要籠絡的。

就如當年左良玉,本來不論出身還是打仗都一般,但是他在中原剿匪,手下兵是越招越多,在弘光朝時,駐守襄陽,號稱擁兵八十萬,所以弘光朝君臣都得對他客客氣氣。

兩隻船隊越靠越近。

王鳴謙主動的乘小船帶朱之葵過來拜見,雖然張名振也只是遊擊銜,但張名振畢竟是他父親的好友,他平時也是要稱一聲世叔的。

“侄兒拜見世叔,不知道世叔這是帶著弟兄們去哪,事先怎麼沒有聽家父提起?”

張名振上前拍了拍年輕的王鳴謙,“正要去定海拜見王大哥,不料在這遇到你,你這又是去哪?”

“奉父親之命,帶兵護送朱府臺去杭州。”

“去杭州?”

王鳴謙指著兵船中間的糧船,“寧波府籌集的錢糧。”

朱以海站在那裡打量著王鳴謙和那個朱之葵,“給韃子送錢糧,資敵麼?”

王鳴謙瞧過來,“張叔,這位是?”

朱以海因在船上,所以也沒戴翼善冠穿赤色螭龍袍,只是一襲紅袍。

“朱以海!”朱以海自報家門。

聽到這名字,王鳴謙和朱之葵都有些意外。

“魯王也是要去杭州嗎?”朱之葵懷疑的望著他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