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卷 未來啟示 第十七節 最後通牒[第二更,求月票](第2/2頁)
章節報錯
“那你是支援。還是反對?”談仁皓有一股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架勢。
“你叫我怎麼說呢?”羅雲衝苦笑了起來,“我只是陳述事實而已,至於用不用,這不是我決定的。也不是我們決定的,是不是?”
“看來。你小子也學圓滑了。”談仁皓也笑了起來。“這麼說,你是支援了。”
羅雲衝沒有表態,他知道談仁皓在試探自己。
“得了,你不想說,我還不想問了。”談仁皓放下了筷子,“管他那麼多,該用的時候自然就要用上,我們喝酒。”
“對,我們喝酒,反正這事輪不到我們去操心。”
與羅雲衝消滅掉了幾瓶啤酒後,談仁皓也就回去休息了。在海上過了二十一天不安穩的日子,他也疲憊不堪。雖然重巡洋艦的滿載排水量達到了一萬多噸,但是在以30節的速度航行時,仍然十分的顛簸。
八月十一日,帝國首相薛希嶽代表同盟國集團向美國發出了最後通牒,美國最後無條件投降的期限是八月十五日凌晨。並且在申明中暗示,如果到八月十五日凌晨。美國政府仍然不答應無條件投降。並且命令所有美軍放棄抵抗,接受同盟國軍隊的佔領的話,那麼美國就將承受最大規模地打擊。並且為此承擔一切後果。
這個暗示地分量是非常大的,在此之前,帝國就已經透過哥倫比亞向美國暗示已經造
出了原子彈。而美國的“曼哈頓計劃”也已經進行了好幾年。美國總統肯定知道原子彈地威力到底有多大,至少應該從美國的核物理學家那裡知道原子彈的毀滅性。而薛希嶽地這番暗示本身就是在說明帝國將在八月十五日凌晨之後使用原子彈。
談仁皓與羅雲衝都收聽了首相發出的最後通牒。此時兩人都已經清楚,最後期限是八月十五日凌晨。在此之後。首相將因為無法頂住國內的巨大壓力而被迫使用原子彈。當天下午,羅雲衝就收到了一封電報,電報內容只有一個。那就是“雪茄”
這封電報在很多人看來沒有多少意義,可是對羅雲衝來說,意思是極明確地。在收到電報後不久,羅雲衝就拆開了隨同板條箱一起送來的一份絕密檔案。這是首相對原子彈轟炸進行的最後部署。在八月十五日凌晨之前。戰略轟炸行動將繼續進行,但主要以打擊美軍的防空,以及軍事目標為主。而在這份絕密檔案中,最為重要的還是用原子彈轟炸的目標。裡面一共提到了三個目標,三個目標有先後之分,而羅雲衝將根據轟炸當時的天氣情況,最終確定轟炸目標!
相關的準備工作隨即開始,執行原子彈轟炸任務的部隊停止了訓練,幾十名飛行員全部集中了起來,幾乎是被軟禁了起來。同時,其他轟炸機部隊停止了對美國城市的轟炸行動,全部轉為襲擊美國的軍事目標。在前線指揮艦載航空兵的朱榮哲也在當天收到了談仁皓的命令。全面轉為防空壓制作戰,確保奪取美國本土東北部地區上空的制空權,甚至要確保在八月十五日凌晨之後。不能讓任何一架美軍戰鬥機進入該空域。
連線著原子彈的扳機已經壓下。保險也已經開啟,現在就等最後那一道命令。恐怕,此時很多人的心情都很複雜,肯定有人希望美國總統能夠理智一點,在八月十五日凌晨之前宣佈無條件投降,可是也肯定有人希望美國總統能夠堅持到八月十五日凌晨之後。不管怎麼說,當時知道薛希嶽幾乎已經決心使用原子彈的人的心情都很複雜,八月十五日凌晨。將是一個最後期限,而過了這個期限,不管薛希嶽願意,還是不願意,原子彈都將在美國的某一個城市投下,並且還會有第二枚,第三枚原子彈陸續投下!
也許是薛希嶽下達的最後通牒還不夠強硬,或者說是那些不希望看到原子彈被直接用於戰爭的人的祈禱還不夠誠懇。帝國時間八月十四日夜間七點半,就在距離最後通牒到期還有不到五個小時的時候,美國總統在白宮發表了一篇相當強硬的宣告,表示美國絕不會投降,更不會無條件投降!阻止核惡魔降臨人間的最後一線希望在此時破滅了。在美國總統的宣言結束後不到半個小時。羅雲衝收到了來自帝國首相府的直接命令,“雪茄”作戰行動正式啟動!
當時美國總統為什麼要在最後通牒即將到期的時候發表這篇完全不顧後果的宣告,這成為了戰後又一懸念。
很多人都認為,主要是美國總統當時並不知道原子彈的確切威力。
這一說法是比較可靠的,畢竟在第一枚核實驗裝置爆炸之前。薛希嶽也不知道原子彈到底有多大的威力。在此之前所有的估計都是從理論計算中得出來的。而理論資料在缺乏實驗支援的情況下,都無法得到確證,說服力相當有限。而且,別說這兩個政治家,在此之前,甚至連很多科學家對此原子彈的威力都無絕對的認識,甚至很多人都只認為,原子彈只是一種比普通炸彈威力大一點的特種炸彈而已。
另外還有人認為,美國總統不相信帝國已經制造。並且實驗成功了原子彈。這個說法也有一定的道理。根據戰後披露的大量資料,戰爭期間,美國也在全力推動原子彈研製工作,即“曼哈頓計劃”或者叫“曼哈頓工程”即使是在飛年遭到戰略轟炸的時候,美國仍然沒有放棄“曼哈頓工程”甚至還一再加大了投入力量,美國總統很有可能將“曼哈頓工程”當作了最後的救命稻草。而當時,對“曼哈頓工程”影響最大的肯定是被第一艦隊摧毀的那幾百噸重水,而已經被逼上了絕路的美國科學家沒有在這件事上說實話,或者是低估了這幾百噸重水的意義。在此情況下,美國總統就很有可能對帝國是否已經研製出了原子彈而產生懷疑,認為這只是帝國的“訛詐”而已。
還有一種說法是,美國總統當時已經被架空,真正控制美國的是軍隊的將領,而這些將領並不想投降。這一說法也有一定的根據,後來,美國總統就在投降前先逮捕了十幾名將領,而這些將領在戰後都受到了軍事審判。其中有五人被判處死刑,七人被判處無期徒刑。還有幾人被判奶年到力年的徒刑。而其中就有幾位將領在戰後的回憶錄中提到過當時的情況,佐證了這一觀點。可主要問題是,如果這些將領不願意投降,那為什麼沒有發動軍事政變?因此,這也很有可能只是在為美國總統洗脫罪名而已。
上面三種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可很明顯,這三種因素都對美國總統的決策產生了影響。也就是說,並不是某一種因素產生的作用。而是三種因素同時產生的作用,最終讓美國總統關上了希望之門的最後一條縫。堵死了美國的退路。
美國總統的宣言沒有換來同盟國組織的強烈回應,當時薛希嶽也沒有發表任何針對性的宣言,實際上也沒有這個必要。美國總統的宣言換來的只是最為沉痛的。將給今後兩代,三代,甚至更多的美國人留下最沉痛的回憶。
直到這個時候。薛希嶽才做出了最後的決定。從當時薛希嶽的決定來看,至少可以肯定一點。在選擇最後的手段時,薛希嶽已經做出了巨大的努力,避免走出這最後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