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謀長,為什麼要拖到明年?”

“你準備讓第五特混艦隊過來插一手?”

談仁皓立即搖了搖頭,他可不想讓第五特混艦隊到太平洋上來幫忙。

“那就對了,你當時是想直接提出反對意見吧?”甘永興笑了起來,他先請談仁皓進了他的辦公室,然後才跟了進去,同時關上了門,“你要是直接反對的話,肯定不會有什麼好的效果。也許校長會採納你的反對意見,可不是因為你反對,所以校長就不讓第五特混艦隊到中太平洋來了,明白這個道理嗎?”

談仁皓略微思索了一下,就明白了參謀長的意思。校長提出讓第五特混艦隊到中太平洋戰場上作戰,多半隻是出於試探談仁皓的目的,或者乾脆就是一句玩笑話,因為現在南大西洋那邊也需要一支強大的艦隊。第五特混艦隊肯定是去南大西洋的。談仁皓根本就不需要直接提出反對意見。

“等下是我去找廖漢翔,還是你去打電話?”

“還是你去打吧,校長不是讓我們去與廠商談判嗎?”

“急什麼?”甘永興坐了下來,“這事不是最重要的,你先多熟悉下情況,特別要留意最近各大報紙的報道,有什麼新訊息。我會來通知你的,到時候我們再出發不遲。反正,現在不是我們要急著找廠商談判,而是那些寡頭家族要與我們談判了。”

“那好,我這幾天就先了解些情況,如果沒有別的事情的話,那我就先告辭了。”

甘永興點了點頭。接著又叫住了談仁皓。“仁皓,你也別想太多,事情會有個了斷的,至少現在你應該明白校長的態度了。”

談仁皓笑了下,他以前確實懷疑過校長在這件事中所起到的作用。直到這幾天,當局勢逐漸明朗之後,談仁皓才恍然大悟,校長才是海軍真正的保護神,雖然校長沒有直接違背首相的命令,但是從頭到尾,從始至終,校長都在盡最大的努力維護海軍,維護海軍將士的利益!

尼華島的戰鬥拖了近一個月的時間,加上帝國宣傳部。以及一些所謂的專家在報紙上發表的社論,在電臺裡的評論等等,結果在帝國國內引起了一場悍然大波。這也是薛希嶽導演的一場風波,在宣傳部主導輿論走向的情況下,矛頭先是對準了帝國海軍,可沒有多久。一名看似與帝國內閣政府無關的專家發表了一篇含義深刻,能夠引起眾多人聯想的評論,民眾的憤怒立即由海軍轉移到了那些工廠身上,然後是控制那些工廠的資本家,最後落到了問題的關鍵上,即薛希嶽首相早在21年底就已經準備提交的那部法案。

到此,時機成熟,薛希嶽向皇帝提交了罷免最高法院兩名大法官的動議,最初皇帝的態度還不那麼堅定。可隨著國內的壓力越來越大,前線部隊屢屢發回物資不夠的電報。再加上一些已經得到訊息的小資本家社團的暗中支援,很快,皇帝就必須得做出決定了,隨後就有了帝國內閣,戰時議會,以及最高法院在皇帝面前的那場辯論。

聶人鳳是以海軍部部長的身份參加這場辯論的,可他沒有發言的機會,嚴定宇也沒有發言的機會,兩個元帥都是那種重實幹,而輕言論的人,比起政府官員,他們的口才確實不怎麼樣,所以內閣的發言幾乎是由首相一個人包辦的。

這也是一場極為重要的辯論,薛希嶽把矛頭直指最高法院的無能,以及戰時議會的無理非議。透過對這幾年局勢的全面分析,薛希嶽提出了最後的問題,即帝國苦戰數年,在擁有比任何一個對手,甚至所有對手的總和還要強大的國力的情況下無法戰勝對手的原因歸為那些一直在挖帝國牆角的寡頭家族,並且以海陸兩軍在戰場上的苦戰為論點,證明在不剷除帝國國內寡頭家族的情況下,就算犧牲再多的帝國將士也不可能獲得戰爭勝利的論斷。最終,皇帝的態度鬆動了,也就出現了當時聶人鳳所說的那一幕,戰時議會議長被駁得毫無還口之力,在皇帝的責問下連頭都抬不起來。而薛希嶽也“息事寧人”,在皇帝要追究議員,以及最高法院大法官的責任前,提出了罷免兩名無所作為的大法官的動議,並最終獲得了皇帝的授權,由薛希嶽全權負責處理此事。這實際上就給了薛希嶽最巨大的權力,甚至是連以往的帝國皇帝都不曾擁有過的權力!

這起政治鬥爭也就到此為止,而讓人覺得好笑的是,就在薛希嶽拿到了皇帝的“授權”的第二天,由方孝賢指揮的帝國陸戰隊就完成了攻佔尼華島的作戰行動,最後一批頑抗的美軍向陸戰隊投降了,不過按照首相的意思,清掃戰場的工作還在繼續進行,只是前線的陸戰隊官兵都已經躺在沙灘上曬太陽了,而這天是十月十四日,從八月三十日帝國陸戰隊登上尼華島算起,攻打尼華島的作戰行動一共花了一個半月的時間。

相對於以往中太平洋地區的島嶼進攻戰役來講,一個半月的時間確實算得上是比較長的了。可問題是,比起西南太平洋上那麼多次的島嶼登陸戰來講,一個半月的時間根本就不算長,甚至算得上是比短的了。因此,攻打尼華島的作戰行動是成功的,而不是失敗的。也正因為如此,海軍不需要讓誰來當替罪羊,而應該考慮給誰頒發勳章。只是在當時的國內氛圍下,勳章還是免了,對所有知情者而言,這次沒有拿一名將軍去做犧牲品,就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

也正是在明確知道首相不會刁難海軍之後,談仁皓才鬆了口氣,懸著的心終於可以放下了。他也一直在關注著國內的情況,可以說,民眾的大部分情緒是由宣傳機構挑動起的,宣傳的力量由此可見一斑了。另外,談仁皓還從甘永興那裡得到暗示,實際上廖漢翔是知道尼華島戰役的結果的,因此從一開始,廖漢翔就知道自己不會有什麼危險。後來談仁皓仔細地想了一下,其實廖漢翔在排兵佈陣的時候肯定就已經知道首相需要一個什麼樣的結果,不然的話,他不會把龍震給踢開,然後把方孝賢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年輕將領安排到前線司令官的位置上去。

方孝賢接替龍震之後,採取保守戰術,有效地控制了陸戰隊的損失,可是在這次戰役中,仍然有近5萬名帝國陸戰隊官兵傷亡,而這也是在整個太平洋戰爭期間,唯一一次帝國陸戰隊的傷亡超過了美軍傷亡的戰役。而在這四萬多名陸戰隊中,陣亡的有12000餘名!

比起當初談仁皓的預料,這個損失已經足夠的小,而且到此時,談仁皓也逐漸認識到,在解決了國內問題後,就能夠在今後避免更多的傷亡,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4萬多名帝國陸戰隊將士的流血犧牲仍然有著重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