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 遙遠的海 第二十一節 軍事科學家[2760票的爆發](第1/2頁)
章節報錯
校長交給談仁皓的新任務,是讓他去接見這次隨同德國海軍代表團來到舟山的一批德國科學家與工程師。這些人基本上都是為德國海軍服務的,而且從事的都是與軍隊有關的研究工作。這當中就包括了德國最優秀的潛艇設計師,還有飛機設計師,電子工程師等等。也正因為談仁皓之前有過在帝國海軍裝備技術辦公室工作的經歷,所以聶人鳳讓他臨時擔任了這一工作。
“將軍,外面有個叫潘澤康的少校軍官求見。”
談仁皓朝門邊的杜興看了一眼,遲疑了一下,這才想起,上午的時候,甘永興給他打了個電話,通知他,有一名從廣州趕來的裝備技術辦公室的少校軍官做他的新副手,負責協助他與德國方面進行談判,看來,這個潘澤康少校就是甘永興提到的那個人了。
“請他進來吧,另外,多準備一杯茶。”談仁皓合上了桌面上的檔案,讓他這個艦隊司令官來處理技術問題,確實讓他感到很是頭痛。
潘澤康是一個不到三十歲的年輕人,年紀應該與談仁皓差不多,雖然他也佩帶的是帝國海軍的標準軍銜,但是從他的相貌,神色,身材上都可以看得出來,他絕不是戰鬥部隊的軍官,而是屬於文職軍官。特別是臉色方面,海軍作戰部隊的官兵的膚色都比較黝黑,特別是那些長期在外執行作戰任務的官兵,而潘澤康的臉色則顯得有點蒼白,說得過分一點。就是營養不良,說得客氣一點,就是操勞過度。
“談將軍。很榮幸能夠見到你。”
“少校,請坐吧。不用客氣。”談仁皓笑著點了點頭,請潘澤康坐了下來。
杜興也把茶水送了進來,然後就知趣的離開了辦公室。
“談將軍,下官久聞將軍大名,前段時間。還給將軍寫了幾封信,不知道將軍可否看到?”
“信?”談仁皓皺了下眉毛,“真是不好意思,這段時間的事情太多了,現在我都沒有去整理那些信件呢。少校,這次參謀長調你回來的原因,你應該很清楚吧?”
潘澤康有點驚慌的點了點頭,同時還觀察了一下辦公室裡地環境。
“關於我們與德國在先進科技方面的交流,我知道得並不多。準確地說,我對科學方面的東西知道得也不是很多。甚至可以說是一點都不清楚。”談仁皓很老實,“這次總參謀長讓你回來,是希望你能夠給我提供一定的幫助。你也應該知道。德國代表團裡有一批科學家與工程師,他們肯定不是來舟山旅遊的。”
“我知道,將軍,這些事情挺麻煩的。”
談仁皓笑了起來。”對。我也知道挺麻煩地,你能不能為我解釋一下呢?”
潘澤康點了點頭,沉思了一陣,說道:“如果從頭說起的話,這還可以說到20多年前了。”
談仁皓挪了下屁股,擺出一副洗耳恭聽的樣子來。
“上次大戰結束之後,科學發展進入了黃金時期,準確地說,是從上次大戰之前,到這次大戰爆發的這30多年裡,科學的發展速度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大量的科技成果湧現了出來,而且都很快的進入了實用化階段。比如,我們現在所使用的單翼飛機,還有航母,潛艇等等,這些都是新科技的成果。”潘澤康沒有多廢話,儘量用談仁皓能夠理解的話語做了解釋。”也正是如此,當時我們與德國達成了一個秘密協議,即在科學研究方面相互協助。這基本上是公平買賣,如果我們需要獲得德國的新技術的話,那我們就得提供自己的最新成果,做到互惠互補,而不僅僅是從別人那裡獲取,或者是無私的幫助別人。”
談仁皓微微點了點頭,他已經看到了那份帝國與德國簽署的秘密協議。其實該協議的內容並不複雜,比大部分地軍事協議都要簡單。即唐帝國與德國在科學技術方面進行深入合作,並且相互派遣科學家到對方的重點實驗室裡任職,或者是到對方的大學裡任教。這有點類似於軍事同盟,可又不完全相同。
在第一次全球戰爭結束後,唐帝國與德國都知道,戰爭實際上並沒有結束,戰後簽訂的那些停戰條約,只是為交戰雙方贏得喘息的時間,獲得重振軍備的機會而已。而一戰結束後,科學發展的速度超過了所有人的想像,這不但影響到了普通人的生活,也影響到了各個國家的軍隊。
坦克,先進的作戰飛機,重型轟炸機,航母,潛艇等等新式武器的出現,都與科技的進步有著密切的關係,甚至可以說,正是大量新技術催生了這些將徹底改變戰爭面貌的新式武器的出現。而在當時的環境下,唐帝國與德國都不願意輸掉即將爆發的下一場戰爭,所以除了加強軍事同盟之外,還加強了在科學技術方面的合作。這種科學技術合作並沒有軍事同盟那麼惹人矚目,可其帶來的影響卻非常的巨大,甚至比軍事同盟的意義還要重大。
“那麼,這次德國人派他們的科學代表來做什麼?”
“完成之前我們與德國達成的一些協議。”潘澤康從公文包裡拿出了一份檔案,“這是我們與德國在戰爭爆發後簽署的一些技術合作協議,其中包括向德國提供雷達,鋼鐵冶煉技術,發動機製造技術,化工技術等……”
“那我們能夠獲得什麼好處?”談仁皓可不是單純的科學家,既然有付出,那就肯定有回報。
“很多,比如德國的無線電制導技術……”
“什麼?無線電制導?”談仁皓皺起了眉毛,這可是個新名詞。
“就是利用無線電來遙控炸彈,或者是飛機飛行。”
“能說詳細一點嗎?”談仁皓立即看到了好處。如果炸彈可以操控的話,那麼命中率肯定提高不少。
“具體地說,就是在炸彈上安裝一套控制機構與無線電訊號接收機構。然後利用無線電訊號來控制炸彈地飛行路線,以提高命中的準確率。”
談仁皓微微點了點頭。示意潘澤康繼續說下去。
“德國人已經做過幾次試驗了,效果比預料的要好得多,這可以極大地提高炸彈的命中準確率。之前,德國已經向帝國陸航提出了這一新技術,希望帝國能夠大規模生產這種新式炸彈。然後用到戰略轟炸中去,不過陸航在做了初步地分析論斷之後,認為這種新式炸彈在戰略轟炸中的用途並不是很大,所以拒絕生產這種炸彈。”
“是不是成本很高?”
“成本是一個問題,其實,這也主要與陸航的戰術不相合,所以陸航拒絕使用。”
談仁皓沉思了起來,讓潘澤康繼續說下去。
“德國方面表示可以向帝國海軍提供這一技術,以提高海軍轟炸機在作戰時的轟炸效率,特別是在對海作戰的時候。這能夠起到很不錯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