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是不得了的事情,自從德國統一,並且成為了歐洲大6上最強大的國家之後,英國就一直將德國視為最大的對手,甚至因此而與之前地夙敵法國修好,聯手對付德國。可以說,在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裡面,英國海軍就一直將德國海軍當作了對手,要不惜一切代價將德國海軍封鎖在波羅的海。一戰期間,德國海軍的公海艦隊正是要殺出波羅的海,才與英國的大艦隊打了“日德蘭海戰”。

大戰爆之後,英國就將主力艦隊留在了北海海域,原因就只有一個,德國海軍雖然實力不足,可那幾艘主力艦,特別是兩艘“俾斯麥”

級戰列艦的威脅是很巨大的,如果德國海軍控制了北海的制海權,那麼就可以掩護德國6軍登6英倫三島,而英國6軍絕不是德國6軍的對手。就算德軍不登6英國,這幾艘戰列艦一出現在大西洋上,那英國與美國之間地海上航線就將被徹底切斷,英國也就完蛋了。更重要的是,德國海軍殺出來之後,恐怕很多型度還在搖擺的國家就要倒向德國了。

英國可以接受歐洲大6戰場上的失敗,可絕不能接受海洋戰場上的失敗,這是由其島國的性質所決定了的。

在收到了情報之後,英國的所有戰艦都被動員了起來,並且6續向北海方向集中,而這其中最先到達的就是“胡德”號戰列巡洋艦,“反擊”號戰列巡洋艦,“聲望”號戰列巡洋艦,以及“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隨同這四艘主力艦到達地還有十多艘巡洋艦(全是輕巡洋艦),十多艘驅逐艦。

這是英國海軍在短時間之內能夠集中的所有主力艦了,另外的幾艘戰列艦要在三日之後才能趕到。可現在時間不等人,德國艦隊的目的就是要殺到大西洋去,而只要德國艦隊進入了大西洋,要再找到他們就很難了,所以必須要在北海把德國艦隊攔截下來,阻止其進入大西洋。這四艘英國主力艦要面對的實際上也是四艘德國的主力艦(三艘袖珍戰列艦不計算在內)。

“胡德”號是英國海軍在上次大戰期間建造的戰列巡洋艦,是當時英國海軍排水量最大的戰艦。而且“戰列巡洋艦”這個艦種本來就是英國人搞出來的,其主要的特徵是具有巡洋艦的度,以及戰列艦的火力。而犧牲的則是戰列艦的防禦能力。這是度與火力制勝理論下的產物,按照英國海軍的設想,只要保持度優勢,就可以利用強大的火力,一直保持在敵人戰艦的火炮打擊範圍之外將敵人消滅掉,而不與對手進行近距離炮戰。而且,戰艦的度高,才能夠滿足英國海軍大海域行動的要求。才能夠及時的從一個戰場趕到另外一個戰場,這樣就能用更少的戰艦來完成更多的任務。

“聲望”號與“反擊”號是姊妹艦,同屬“聲望”級(就這兩艘),也是英國在上次大戰期間建造的,其服役時間比“胡德”號還要早一點。該級戰列巡洋艦的排水量要比“胡德”號低很多,另外主炮也少了兩門,其他方面的細節差異很多。而在兩次大戰期間,英國對這兩艘戰列巡洋艦進行了大改,使其一直使用到了現在(“胡德”號的大改計劃因為戰爭爆而被取消了)。

“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是英國海軍現役最先進的“喬治五世”級戰列艦地第二艘,在戰爭爆地第二年。也就是唐歷1323年的3月份才服役。是英國海軍最新的戰列艦之一,這也是當時北大西洋上最先進地戰列艦,裝備了十門主炮(兩座四聯裝。一座雙聯裝),其特點是度快,巡航能力強,火力密度大,而且裝甲厚。除了繼續採用的14英寸(356毫米)主炮口徑偏小之外(當時其他國家的戰列艦的主炮口徑幾乎都過了4oo毫米),其他方面都可以說是非常優秀的。

這四艘主力艦組成的快編隊在9日就到了設得蘭群島西南,隨即接到訊息,德國艦隊正在朝設得蘭群島方向前進,準備從進入北大西洋。

已經不由英國艦隊指揮官做主了,在其他的主力艦趕來之前。只能用這四艘主力艦迎上去與德國海軍那四艘主力艦交火,至少要拖到11日,等到其他的主力艦到達,那麼這四艘德國戰艦肯定完蛋了。

第二天,雙方就在設得蘭群島西南大概8o海里處遭遇,雙方的水上飛機都現了對方的編隊,在接近到大概2o海里的時候,雙方戰列艦上的雷達也都探測到了對方。當時已經是下午了,而德國艦隊要搶先殺入北大西洋。所以仍然是以縱隊向北突擊,英國的四艘戰艦則分成了兩部分,其中“胡德”號與“反擊”號在西南面開始轉向,將炮口對準了德國艦隊的方向,“威爾士親王”號與“聲望”號在北面,也同時開始轉向,兩支編隊之間的距離大概8海里,航線的夾角大概25度。英國艦隊先搶佔了有利位置。

炮戰在七點三十八分開始,“胡德”號與“反擊”號先在12海里的距離上開火,五分鐘後,“威爾士親王”號與“聲望”號的主炮也開火了。

德國艦隊在七點三十九分開始轉向,成功的避開了第一排炮彈,接著在四分鐘後再次轉向,避開了第二輪炮彈。接著透過一系列漂亮地轉向讓英國戰艦上打來的炮彈全部落空。到七點五十八分的時候,四艘德國戰艦將雙方之間的距離拉近到了大概1o海里左右,德國人的反擊開始了。

“俾斯麥”號與“提爾皮茨”號先轉向,將炮口對準了西北方向上的“胡德”號與“反擊”號。十分鐘後,“沙恩霍斯特”號與“格奈森瑙”號也完成了轉向,在兩艘戰列艦的東北面將炮口對準了“胡德”

號與“反擊”號。德國艦隊指揮官的戰術很簡單,先幹掉“胡德”號與“反擊”號,然後再去對付北面的那兩艘英國主力艦。

炮戰進行到八點十七分的時候,“提爾皮茨”號在第七輪齊射中準確的將一穿甲彈打進了“胡德”號的動力艙,接著從“俾斯麥”號上飛來的一穿甲彈幾乎以垂直的角度落在了“胡德”號主彈藥庫的正上方。“胡德”號脆弱的水平裝甲,還有沒有來得及裝上的彈藥庫隔離門成了最致命的缺陷。同時“俾斯麥”號的運氣也好到了極限,這炮彈就在“胡德”號的主彈藥艙裡爆炸,引爆了裡面的數百枚巨彈。這艘當時英國海軍排水量最大的戰艦被炸成了兩截,在海面上沒有堅持到五分鐘就消失了。

見到“胡德”號完蛋,在“胡德”號側後方的“反擊”號上的官兵都嚇壞了,他們的司令官就在“胡德”號上,而且肯定沒有逃出來(實際上也確實如此)。”反擊”號不敢繼續堅持,立即開始急轉向,邊打邊撤,準備把德國艦隊引到“威爾士親王”號與“聲望”號的絕對殺傷範圍之內。

就在這短短的十幾分鍾裡,位於編隊東北面的“沙恩霍斯特”號與“格奈森瑙”號也在承受著英國人炮彈的摧殘。這兩艘戰艦都只有28o毫米的主炮,幾乎無法威脅到“威爾士親王”號,在近1o海里的距離上,甚至對“聲望”號的主裝甲帶都沒有多大的威脅。反之,在這個距離上,“威爾士親王”號與“聲望”號打來的炮彈可以輕易的幹掉這兩艘戰列巡洋艦。

換句話說,德國艦隊指揮官用了“田忌賽馬”的辦法,用自己最弱的兩艘戰艦去擋住對方最強大的兩艘戰艦,然後用自己最強大的兩艘戰艦去幹掉對方最弱的兩艘戰艦(當時,德國指揮官恐怕沒有這麼想,因為德國海軍一直把“胡德”號當作最大的威脅)。結果,他們也確實辦到了,而這中間的運氣成分簡直太大了。”俾斯麥”號用了56炮彈就將“胡德”號給幹掉了,就算把“提爾皮茨”號打出的炮彈都算上,也就1oo多而已,而在平常的海戰中,也許用掉1oo多炮彈還不一定能夠傷到敵人的寒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