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海軍改革 第三節 新制度[第四更,求月票](第1/2頁)
章節報錯
慘勝的結果是談仁皓沒有預料到的,在他看來,如果第二特混艦隊能夠抓住機會的話,那麼勝利的把握肯定在五成以上。實際上,第二特混艦隊也確實把握住了機會,問題並不完全在這裡。
站在談仁皓的角度上,他先考慮的是艦隊指揮方面,以及在戰鬥中的判斷上的問題。這實際上是艦隊司令官與參謀長的責任,艦隊官兵都表現出了最好的狀態,飛行員也都很拼命,損失的責任是不能推到下級身上的。
當談仁皓看完了戰鬥記錄之後,就不再認為雷少卿沒有把握住機會了。在交戰的過程中,第二特混艦隊沒有跟上來,這個責任實際上不在雷少卿身上,要怪,就只能怪老天爺。在當時的情況下,任何人處於雷少卿那個位置,都不可能收到廖漢翔出的第一份電報,因為戰艦上的通訊裝置被風暴破壞了。在指揮方面,雷少卿也確實猶豫過,但他很快就派出了第一波轟炸機,而且正是這波轟炸機擊沉了“薩拉託加”航母,重創了另外兩艘航母,為第二波轟炸機全殲第16特混艦隊打下了基礎。雖然雷少卿在派遣第二波轟炸機的時候有點遲疑,但是最後這波轟炸機很好的完成了任務。因此,從整個交戰過程中,雷少卿的指揮來看,他並沒有什麼值得批評的錯誤。
很快,談仁皓就考慮到了另外一點,那就是美國艦隊指揮官。
在整個交戰過程中,美國艦隊指揮官在做出決定,特別是在派遣轟炸機時都極為果斷。比如,在攻擊第一特混艦隊的時候,對方並不知道第一特混艦隊的準確位置,只知道一個大概的範圍,斯普魯恩斯少將就立即拿出了一半的力量來幹掉第一特混艦隊,而他也確實達到了目的。在對付第二特混艦隊的時候,斯普魯恩斯的大部分決定實際上仍然基於推斷。並且在收到了偵察機的電報之後就立即派出了轟炸機群,搶在自己遭受重創之前讓轟炸機起飛,如果他遲疑半個小時地話,恐怕就沒有機會炸沉第二特混艦隊的兩艘航母,重創第三艘航母了。
斯普魯恩斯是一個很冷靜,同時也很果斷的將軍。這是談仁皓在透過有限的資訊之後,對這位五十多歲的美國少將產生的第一印象。“果斷”對航母艦隊指揮官來說極為重要,與以往需要透過數個小時的炮戰才能決出勝負的海戰不一樣。航母之間地戰鬥也許就在那幾十分鐘之內就能決定勝負,往往晚幾十分鐘做出決定,就意味著與勝利失之交臂,遭受最慘痛的失敗。因此,航母指揮官必須要能夠根據有限的戰場情報果斷的做出決定,絕不能有半點拖泥帶水,更不能瞻前顧後,只要現了機會,那就要立即抓住機會。在這一點上,斯普魯恩斯的表現絕不比任何一名指揮官差。他用三艘航母的力量打掉了唐帝國的五艘航母。雖然結果他也損失了三艘航母,但可以說,他的果斷在很大的程度上扳回了戰局。不然的話,美國海軍就是慘敗了!
作為艦隊指揮官,談仁皓自然是以一名艦隊指揮官的目光來分析戰局的。同樣的,站在海軍司令官的位置上,聶人鳳就會以他的方式來分析這次的戰鬥。
從交戰雙方的實力對比上來看,實際上雙方的差距並不大,都有能力幹掉對手,獲得絕對的勝利。從戰場環境來看,風暴對雙方的影響幾乎是一樣的,都給雙方製造了不少的矛盾。而從排兵佈陣來看。雙方採取的策略都是一樣的,都要儘量爭取完勝,而不是拼航母,拼戰機的正面對決,都指望透過引誘出對方的主力艦隊,然後集中力量幹掉對方的主力。可以說,雙方在戰前部署,作戰指揮方面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結果就出現了雙方的誘餌先咬在一起。最後主力艦隊在相互對撼的局面,也才出現了雙方都遭到慘重損失的結果。
聶人鳳看到的問題與談仁皓不一樣,他並不關心艦隊在作戰中的指揮問題,也不是很關心美國艦隊指揮官帶來地變數,他看到的是帝國海軍指揮機制在這場海戰中暴露出來的嚴重問題。按理說,唐帝國海軍是有優勢的,五艘航母對四艘航母,而且還有岸基航空兵的支援,作戰時也是以逸待勞。可問題是,為什麼最後還只獲得了一場慘勝,用巨大犧牲換來的那點微不足道的勝利呢?
聶人鳳將慘勝的原因歸結在指揮系統上也不是沒有道理的。作為戰役的總指揮,帝國海軍司令部實際上是沒有能力指揮前線部隊的作戰行動的。而在前線戰場上,因為各部隊都直接隸屬於海軍司令部指揮,互不統轄,沒有一個明確的最高指揮官,結果,不但各部隊各行其是(比如海航的偵察機就沒有在風暴過後立即出動,而戰略打擊部隊的轟炸機則錯過了幹掉“企業”號的機會)相互之間的協調極為困難,而且連相互之間的溝通都存在問題(比如兩支特混艦隊之間的聯絡就一直有問題)實際上,這些問題都可以歸結到一點上來,那就是帝國海軍司令部管得太寬了。從戰略部署,戰役計劃,到戰場指揮,海軍司令部幾乎都想插上一手。而帝國海軍司令部有權力指揮前線作戰的又只有聶人鳳與甘永興,聶人鳳要統籌海軍的展,並且主要負擔海軍的後備計劃,與6軍的協調,還要處理大量與內閣有關係的事情,是不可能來插手前線指揮的。甘永興作為帝國海軍總參謀長,要管的事情比聶人鳳還要多。結果,兩人都沒有足夠的精力來指揮前線作戰,就算海軍司令部那幾百個參謀軍官能夠處理完大量的戰場資訊,可這些參謀僅僅只是海軍司令部的軀幹,沒有大腦的支援,他們的工作在很大的程度上並沒有實質效果。
聶人鳳找到的也正是這個問題,如果由海軍司令部來負責具體的指揮工作,就算海軍司令部有一萬個參謀軍官都不夠使用,因為帝國海軍只能有一個元帥,一個總參謀長。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其實也不難,那就是在海軍司令部與前線部隊再設一級指揮機構。由這級中間指揮機構來指揮前線作戰。而實際上,這個機構已經有了,那就是戰區司令部。這是聶人鳳第一次改革的產物,可現在,戰區司令部基本上等於是個空架子,因為大部分掌權的人不想放棄手裡的權力,嚴重的內鬥讓聶人鳳第一次改革中最關鍵的部分失去了意義。
下放權力,並且加強中間指揮機構的地位。這是聶人鳳第二次改革的最終目的。為了達到這一目的,聶人鳳還全面修改了帝國海軍人事體制,特混艦隊作為帝國海軍主戰部隊,其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另外,6戰隊,海軍航空兵這些一線戰鬥部隊的地位也都得到了相應的提高。可問題是,當時帝國海軍並沒有做過這方面的嘗試,而且沒有一套可靠的機制來讓中間指揮機構揮作用。如果沒有相關的機制來鞏固這個介於海軍司令部與前線部隊的指揮機構的話,那麼這次改革的結果仍然不會好到哪裡去。
這就是聶人鳳交給談仁皓的一個新任務,想個好辦法出來。讓戰區司令部能夠揮出重大地作用。從而使海軍司令部從煩瑣的戰場指揮工作中解脫出來,也讓前線部隊可以更靈活的作戰。
聶人鳳把這個極為重要的任務交給談仁皓,自然有他的道理。
先。雖然談仁皓的資歷還很淺,但是他有著豐富的服役經歷。談仁皓最初就是艦隊參謀,而且是從作戰參謀幹起來的,參加了多次大規模海戰,對前線的戰鬥極為熟悉。而他還在艦隊參謀部,海軍參謀部多次供職,這讓他很熟悉參謀部運作方式,而參謀部是指揮作戰的基礎機構。另外,最為重要的是,談仁皓在戰區司令部幹了幾個月。對戰區司令部的職責,以及尷尬的位置有很深刻地瞭解。
其次,談仁皓是聶人鳳的得意弟子,而聶人鳳的這次改革必然會觸動到很多將領的利益,絕不能提前洩露出去,更不能交給不信任的人去完成。如果論信任度的話,聶人鳳對談仁皓的信任絕不在甘永興之下。如果沒有聶人鳳出任海軍司令,恐怕談仁皓現在還在預備役部隊裡面培訓新兵呢!
最後,談仁皓現在有足夠的空餘時間。這也許算不上一條過硬的理由吧,畢竟他現在還需要休息養傷呢。
談仁皓本不想參加到這種帝國海軍內部權力鬥爭地事情中來,可這是校長親自交給他的任務,他也就不得不用心來做了。結果,還沒有離開醫院的監護病房,談仁皓就開始了工作。這下,他惹惱的可不是一個兩個人了。
“飯都快冷了,先吃飯!”
廖潁玉的神色很難看,她把飯碗直接丟到了談仁皓的面前,“你再不吃飯,我就把這些東西拿出去燒了,看你忙什麼!”
談仁皓長嘆口氣,只能勉強的擠出一點笑容,然後端起了飯碗,而他的目光還落在那份檔案上。
“也不知道元帥在想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