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真正對手 第九節 西方戰線[1170票的爆發]
章節報錯
在甘永興不遺餘力的支援下談仁皓這邊的工作很快就上了軌道而這其中最主要的莫過於那些及時的情報了。
戰爭爆之前帝國海6兩軍都有自己的情報機構這也是由海6兩軍長期不和外加帝國並無統一的軍事機構(海軍與6軍分別有自己的軍部而且都是部級政府機關而國防部是在戰爭後期才成立的)所造成的。戰爭爆之後帝國情報機構繁雜情報收集能力匱乏以及巨大的浪費等等原因薛希嶽相先就整頓了兩軍的情報系統將6軍情報局與海軍情報局整合為帝**事情報局統一負責軍事方面的所有情報。這個整合工作並不容易戰爭的第一年中因為情報部門的改革導致帝國情報收集能力大幅度降低也最終導致帝國海軍與6軍在數個戰場上作戰不力節節敗退。這個現象在22年下半年得到了遏制對摺軍事情報局逐漸轉入了正式執行軌道帝**://bsp;原先設在海軍參謀部的情報處並沒有被取消而是保留了下來負責從軍情局獲取情報然後轉交海軍參謀部。談仁皓正是從情報處獲取的情報而在甘永興下了命令之後情報處就在第一時間之內將情報送了過來。
九月十八號第一份重要情報送到。
“這是軍情處送來的!”
郝東覺直接負責從軍情處拿回情報他幾乎每天早中晚去三次。“俄羅斯肯定意識到了東線戰場上的危險這是他們新的軍事調動計劃準備在東線新投入45個師的兵力加強東線的防禦。而這部分兵力現在已經由莫斯科到達了伏爾加格勒其他的大概在十月十日之前就能全部到位。到時候俄羅斯投入東線戰場上的兵力將達到18o個師!”
“看樣子老毛子終於意識到危險了我們的軍事調動並沒有瞞過他們。”
談仁皓接過了情報。迅的掃了一眼隨即就現了問題“俄羅斯直接抽調地西線預備隊來加強東線的防禦?”
郝東覺點了點頭然後翹起二郎腿點上了香菸。“直接從明斯克抽調過來的。原本俄羅斯計劃在西線投入12o個師的兵力對德國動戰略進攻而時間計劃在今年年底。現在嚴定宇元帥已經向西北戰場增派了55個師的兵力。而且計劃在十一月底之前增派另外75個師並且準備好三個月的進攻物資。到時候我們在西北戰場上的投入將達到24o個師的兵力俄羅斯如果還不加強東線防禦地話那麼他們恐怕見不到明年的冬天了。”
談仁皓站了起來在房間裡來回的走動著。
戰爭爆之後俄羅斯沒有急著參戰而是先進行了國內動員。後來俄羅斯加入倒唐同盟並且與日本秘密商議。在日軍登6朝鮮半島之後。俄羅斯就將對唐帝國宣戰並且在東線牽制住唐帝國好讓日本攻佔朝鮮半島。東西夾擊唐帝國。可事實上日軍在朝鮮半島上一直無所作為僅僅只是給唐帝國製造了很多麻煩而已。俄羅斯帝國也很快將重點轉移到了歐洲戰場上去與德國在維斯瓦河爭奪了好幾個月。隨後就突破了德軍防線開始向德國本土(非一戰後的德佔區)推進。
從這裡開始俄羅斯就一直將重點放在了西線上。這個選擇並沒有錯唐帝國國土廣袤且西北地區一直是唐帝國最偏遠的地區幾千公里的防禦縱深讓俄羅斯帝國沒有任何可能迅的擊敗唐帝國。相反德國雖然在一戰之後控制了維斯瓦河以西的地區。將國土向東延伸了幾百公里可德國的都柏林在其本土東面從國境線到都也不過就幾百公里而已。這個戰略縱深不足以保證本土的安全更不足以保證都地安全。因此俄羅斯在戰爭初期力壓德國與英法意西四國配合先幹掉德國然後南下圍剿波斯帝國剷除掉唐帝國的所有“黨羽”之後。最後集中力量幹掉唐帝國。
實際上這也正是一戰時倒唐聯盟的基本戰略。唐帝國的國土太廣袤了而且其中心是在東部與南部沿海地區。如果從6地上進攻地話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在唐帝國的領土上戰勝唐帝國。唯一的辦法就是先幹掉唐帝國西部的所有屏障(主要就是波斯帝國)瓦解唐帝國的盟友最後孤立唐帝國奪取制海權威脅到唐帝國東部與南部沿海地區迫使唐帝國投降或者是摧毀唐帝國。
同樣的唐帝國也早在一戰中就認識到了這個問題。德國能夠撐過一戰中最艱難的三年(唐歷1298年到13o1年)就完全是依靠唐帝國的大力援助的。一戰後唐帝國在國內經濟那麼緊張的情況下還撥出大筆款項修同了從唐帝國都到德意志帝國都之間地洲際鐵路(中途經過了波斯帝國都)完成了6路戰略大動脈的工程。這次大戰爆之後這條戰略大動脈成為了德國的生命線在戰爭的頭兩年裡唐帝國向德國提供的戰爭物資的七成都是透過這條鐵路線輸送的。現在唐帝國波斯帝國與德意志帝國正在全力修建好鐵路複線爭取將鐵路的運送能力提高一倍以滿足歐洲戰場上的龐大消耗。
實際上這條6路大動脈不僅僅拯救了德國也拯救了唐帝國。如果沒有這條大動脈地話唐帝國的物資就只能透過海運送往德國。而在南洋地區落入日本之手(日本攻佔南洋的一大目的就是要切斷唐帝國與德意志帝國波斯帝國的海上交通線)後唐帝國的物資就只能透過公路送到波斯帝國以及南亞地區的港口然後再裝船運往德意志帝國而在戰爭的第一年裡日本海軍在東北印度洋上的活動很頻繁這條通道不但效率低下而且非常不安全。結果在戰爭的頭兩年中德意志帝國最為欠缺的戰略資源(石油、鋁、橡膠、糧食)幾乎全是透過6上大動脈運送的。
德國能夠在頭兩年地殘酷戰鬥中支撐下來對唐帝國的好處也非常巨大不然唐帝國就不會在自己都嚴重缺乏戰略物資的情況下還拼了命的向德國提供戰略物資(6路的運輸費用非常高昂以石油為例每向德國輸送一噸石油就需要在路上消耗掉三噸柴油。或者是八噸煤炭)因為德國的堅持英法意西四國一直無法分兵南下。這一意義非常巨大。德國潛艇部隊在北大西洋上的瘋狂襲擊讓英法這兩個歐洲傳統海軍強國不得不將絕大部分的護航戰艦集中在其與美國的海上航線上(這也正是英法兩國的海上生命線)另外德國的公海艦隊一直沒有被摧毀隨時有可能殺出波羅的海給英法制造巨大的威脅(特別是英國一戰時德國的公海艦隊就差點幹掉了英國的大艦隊奪取了北大西洋的制海權而英國如果喪失了制海權那就徹底完蛋了)結果英法的海軍艦隊全都留在了北大西洋上。而不敢南下去收拾掉唐帝國部署在南大西洋上的那支規模並不大而且很多戰艦都已經快要壞掉了的小艦隊。更無法前出印度洋協助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對付唐帝國的主力艦隊了。
也許軍人無法理解唐帝國對德意志帝國提供的大力援助有何意義。可政治家很清楚戰略援助的意義。不管是薛希嶽相還是宗漢欽代相唐帝國都在支援德意志帝國。在“三巨頭”中相互援助已經過了國家的界限。
在這三個同盟國中唐帝國無疑是實力最強大的一個如果有必要的話唐帝國甚至可以單獨承擔起戰爭的重擔。從工業實力對比來看如果唐帝國為1oo的話那麼波斯帝國為55德意志帝國為7o。從戰略資源總量來看如果唐帝國為1oo的話。那麼波斯帝國為65德意志帝國為45。從人口數量(另外一項極為重要的戰略資源)來看如果唐帝國為1oo的話那麼波斯帝國為3o德意志帝國為38。從6軍實力來看如果唐帝國為1oo的話那麼波斯帝國為5o德意志帝國為75。從海軍實力來看如果唐帝國為1oo的話。那麼波斯帝國為4o德意志帝國為55。
這些都足以說明唐帝國在“三巨頭聯盟”(這是戰後取的一個名字針對的就是“倒唐聯盟”中的位置有多麼重要但這並不表明唐帝國就不需要盟友了。相反唐帝國需要盟友特別需要波斯帝國與德意志帝國這樣強有力的盟友。這直接關係到了唐帝國的生存關係到了唐帝國能否繼續保持世界霸主的地位。同樣的在“三巨頭聯盟”之中波斯帝國與德意志帝國有著無法替代的地位。
在這三個國家中波斯帝國不管是從軍力資源還是人力上來講都是最弱小的其承擔的任務也是最為次要的。但波斯帝國的地位卻僅次於唐帝國一是其重要的戰略地位二是其極為豐富的石油資源。
波斯帝國連線著唐帝國與德意志帝國其地位是別的國家無法取代的。而最為重要的就是波斯帝國的石油資源。一戰期間最重要的能源是煤炭而一戰後重油鍋爐以及內燃機的出現不但讓海軍有了更強大的動力讓6軍擁有了大量的機械化裝備讓戰機能夠飛上天空同時還讓石油成為了最為重要的戰略資源。而當時波斯灣地區的數座大油田的現解決了這個問題。波斯帝國是三個國家中產油最多的一個而且在整個戰爭期間都肩負著為唐帝國與德意志帝國提供石油的重要使命。
德意志帝國是“三巨頭聯盟”中西極的支撐點。唐帝國在世界的東方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德意志帝國就在世界的西方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德意志帝國是拖住歐洲其他列強的重要砝碼是唐帝國可以騰出手來先收拾掉日本的重要保證。
“三巨頭聯盟”之間的這種重要的戰略關係其實就決定了戰爭的展。唐帝國不會拋下德意志帝國而現在日本已經倒下唐帝國就應該轉移注意力先幫德意志帝國穩住局面然後再考慮戰爭的下一步展。
“看樣子短期之內帝國的重點將轉向歐洲戰場。”
談仁皓停下了腳步想通了這一點後他也覺得眼前赫然開朗了“可這也正是美國希望看到的我們越將重點向西轉移對美國的好處也就越大。”
“問題就在這裡如果俄羅斯再像上次那樣硬撐個幾年的話那我們不完蛋了?”
郝東覺搖了搖頭“也許我們應該先集中力量收拾掉美國然後再去對付俄羅斯。德國再不行撐個兩三年也就足夠了吧!”
“問題是我們兩三年之內能夠解決掉美國嗎?”
談仁皓笑了起來“而且這是由相大人決定的而不是由我們決定的。”
“可照現在這樣子打下去大6戰爭也將持續兩三年這就等同於給了美國兩三年的喘息時間!”
“這與我們無關而且我們也無法左右我們要做的就是儘快讓海軍知道該怎麼與美國作戰。”
談仁皓坐了下來“只要美國參戰帝國的重點會轉移回來的。之前我們一直將美國設為最大假想敵雖然美國遠在大洋彼岸但卻是我們所要面對的最為強大的敵人。只要我們與美國打起來戰爭初期的兩三年最為關鍵不管是我們還是美國只要掌握了初期的主動權那麼就可以控制戰爭程序並且獲得最後的勝利。這就如同高手過招一樣往往勝負就在那麼一兩下之間!”
兩人都笑了起來卻都笑得有點苦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