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到中午,談仁皓就準備出去了,不過他還沒有走到公園門口,就發現幾個穿著海軍制服的軍官正在門邊東張西望,其中一人看到了談仁皓之後,立即就叫上了旁邊的同伴,朝著談仁皓快步走了過來。這下,談仁皓不得不佩服這些常年在大後方的年輕軍官找人的本領。

“談仁皓將軍,元帥已經找你好久了,快跟我們走吧!”

談仁皓點了點頭,說道:“我們去哪?”

“首相府,元帥讓我們直接送你過去。”那名軍官說著,目光就轉向了杜興,“少尉,你不用跟來了,你先回賓館吧,等下我們會把談仁皓將軍送回來的。”

杜興還有點遲疑,畢竟他才是談仁皓的副官。

談仁皓笑著拍了下杜興的肩膀。“沒事,你先回去吧,晚上你自己去吃飯,不用等我了。”

杜興這才有點不請願的走開了,他肯定對那兩個年輕的上尉軍官很是不滿。

上車後,談仁皓這才問道:“發生什麼事了,要這麼急著帶我到首相府去?”

“不知道,不過元帥一大早就到首相府去了,到現在都還沒有離開,然後就派我們來找你,讓你趕緊過去。”那名上尉軍官顯然不是很尊重談仁皓這個海軍准將,畢竟他是留在京城的軍官,與其他海軍軍官的地位是不一樣的。

十分鐘後,轎車就開進了首相府,門邊的兩個衛兵只看了眼轎車上的海軍牌照,根本就沒有檢查證件。不過,其他車輛要進入首相府的話,肯定會要經過極為嚴格的檢查。同時,談仁皓也注意到,在首相府大門的後面的那排平方里,至少駐紮了一個加強連的海軍陸戰隊官兵,他們是負責首相府安全工作的。

兩名軍官將談仁皓送到了首相官邸地外面時就沒有跟進去了。接著。一名大概三十多歲的中年人把談仁皓帶到了大廳裡。首相的辦公地點是一棟唐式風格的平方,除了辦公室之外,還有一個大廳,是安排候見首相的客人暫時等待的地方。

“將軍,請先喝杯茶,等下我再來叫你!”

談仁皓點了點頭,在對方放下茶杯的時候,他很禮貌的站了起來。等到那中年人出去地時候。談仁皓這才仔細的觀察了一下這間大廳。

這是當年張紹廷首相建立的首先辦公官邸,大廳不大,不過卻給人一種肅穆的感覺。這主要是房間的裝修顯得很樸素,而深色調的各種唐式傢俱,牆上掛的歷任首相的相片,還有簡單的擺設,這些都讓人感到莊嚴與肅穆。當然,只要看到牆上的那些歷任首相地照片(肖像畫),那麼誰都知道,這裡就是帝國最高行政地點。

名義上。帝國首相只是帝國地最高行政長官。不過實際上,帝國首相就是帝國的最高領袖。在張紹廷之前,帝國首相是必須要得到皇帝承認的。而且皇帝有權力否決由議會多數議員提名地首相人選。換句話說,當時皇帝手上還是有一點權力的。不過,在張紹廷之後,皇帝的這點權力也就沒有了。任命首相所需要的玉璽由內閣的一個專門部門掌握,也就是說,皇帝就算不喜歡議會多數議員(後來是執政黨)推選出來的首相,也沒有權力否決首相,只能答應。在完成這一步之後,帝國皇帝就僅僅只是帝國名義上的元首,而實際上。帝國的大權已經全部掌握在了帝國首相的手裡。

帝國的政治制度也分成了兩種,一是戰時制度,二是平時制度。表面上,平時制度更重要,不過實際上,在張紹廷首相之後,帝國有近七成地時間是處於戰爭狀態的,也就說,帝國的政治制度中。戰時制度反而更重要。在戰時制度中,帝國首相不僅僅是帝國的行政首腦,而且是帝國的三軍大元帥(皇帝是名義上的三軍統帥)“同時,平時內閣轉為戰時內閣,內閣大臣的任命不需要透過議會批准,首相就可以直接任命大臣。不過,這兩種政治制度最大的差別還是在議會的權力上。

在平時制度中,議會有權力彈劾首相,五名議員聯名就可以提交彈劾首相地議案,如果多數(超半數)議員都認為首相不合格的話,那麼首相就得辭職。另外,首相也沒有權力解散議會,只有內閣中絕對多數(三分之二以上)的大臣認為議會無法滿足要求,才能夠提前解散議會,進行新的議會大選。不過,在戰時狀態下,必須要有五十名議員聯名才能提交彈劾首相的議案,而且要得到絕對多數(三分之二以上)的支援,才能彈劾首相。不過,更關鍵的是,首相可以在認為議會對帝國的戰爭行動造成了危害的時候,提出解散議會的動議,然後只需要得到兩位軍部大臣(海軍與陸軍,後來只有一個),工業大臣,農業大臣,內務大臣,經商大臣以及掌握玉璽的內侍大臣這幾個人的同意,那麼就可以解散議會,甚至可以暫時不進行新的議會大選,而是組建一個規模小得多的戰時議會來履行議會的權力。

從這些特點上就能看出,只要帝國進入戰爭狀態,那麼首相的權力就已經大得嚇人了。當然,為了防止首相藉此濫用權力,在帝國是否進入戰爭狀態的問題上,必須要得到三分之二以上多數的議員支援,那麼首相提出的戰時動議才會生效。另外,帝國憲法中也明確規定了幾個可以在不經過議會表決的情況下,帝國進入戰時狀態的關鍵因素,這其中,就包括了帝國領土遭到入侵與佔領(這也是最為關鍵的一點)。

現在,帝國就已經進入了戰爭狀態,按照帝國憲法的規定,琉球群島屬於帝國的國土,如果帝國國土遭到入侵與佔領,那麼帝國就將自動進入戰爭狀態,當然,沒有任何一個議員會在這個時候投反對票的,除非他想遭到全帝國百姓軍人的唾棄。當初,薛希嶽提出了戰時狀態動議的時候。就只有兩個議員投了棄權票,其他都是贊成票。

半個小時後,那名首相的秘書(談仁皓這麼認為的)再次來到了大廳,這次他是請談仁皓到首相的書房去地。聶人鳳元帥也在書房裡,而且神色顯得有點激動。談仁皓心裡微微一驚,他這是第一次見到聶人鳳元帥這麼激動,在他的印象中,校長是從來不會激動的。顯然。在他來之前,校長肯定與首相產生了爭執,而且是很大的爭執。

接著,談仁皓就看到了坐在聶人鳳對面的帝國首相薛希嶽。薛希鐮已經快70歲了,在第一次大戰時,他是帝國陸軍參謀長,當時嚴定宇還只是陸軍的將軍。戰後,薛希嶽退役從徵,並且在唐歷1313年擔任帝國首相,並且在唐歷1319年(帝國首相的任期是六年)連任第二界。戰爭爆發的時候。薛希嶽首相正在他第二界任期地第三年。不過。首相看上去並不像有從軍經歷的人,顯得有點消瘦,除了一對炯炯有神的眼睛之外。其他的方與別的70歲左右的老人沒有太大的分別。相貌很普通,銀髮梳理得很整齊,一套唐式短裝讓首相顯得很有精神。

“首相,我想談仁皓將軍的話更有說服力!”聶人鳳的語氣都帶著一股火氣,大概也就只有他這個海軍元帥敢在首相面前表現出憤怒吧。接著,他就看了談仁皓一眼,說道:“將軍,你把我們海軍的想法告訴首相大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