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鴻先生並不想輔佐蕭禛,甚至都不太願意指點他。

“還得再想想辦法。”蕭禛道。

顧清兒:“不如跟本地人打聽打聽。他在這裡生活了二十年,有些生活習慣,也許我們不知道。”

“也沒什麼生活習慣。”蕭禛道,“他不願意離開,我也能理解。”

“理解?”

蕭禛快步往前走,進了一家飯館,點了好幾個菜。

他還記得顧清兒沒吃飯。

顧清兒心頭微微一暖,想著他對她,倒也很細心。

等著上菜的時候,蕭禛跟顧清兒說起了慶鴻先生不願意離開本地的原因:“是因為他的小兒子。”

慶鴻先生有四女、六子。

他說自己犯“五弊三缺”,此話不假。他的四個女兒,只養活了兩個,如今都嫁在附近的鎮子上。

而他的六個兒子,只養活了一個,其他都早夭了。

他的老來子,一出生就寄託在廟裡的菩薩名下,勉強算是養活了。很不湊巧,去年他的小兒子斷了腿。

他小兒子的右邊小腿,整個兒被馬車輪子碾過,壓得粉碎,只能鋸了。

他兒子尚未娶親,如今又變成了殘疾,右腿只剩下半截,更加不容易說親了。且仕途也大受影響。

聽說他兒子鬧過好幾次自殺。

那孩子性格孤傲張揚,很難接受自己的殘疾;而慶鴻先生要上京,勢必放不下這個殘疾的兒子,帶上他,他肯定又不樂意。

因此,慶鴻先生不可能離開本地了。

“鋸了半截腿而已,算什麼大事?”顧清兒不解,“裝上假肢,不就可以了嗎?”

蕭禛:“什麼是假肢?”

顧清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