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從一開始便是整個梁星實驗室的狂歡日。

寶可夢道館挑戰傳的沸沸揚揚,機械專業對高達的研究設計也誕生多種多樣的圖紙。

相關助手花了一個暑假的時間對這些圖紙進行歸類分析,最終得出其中最有可能成功的圖紙提交給梁星進行審查。

坦白而言,其實梁星只要掃一眼,就能夠知道這些圖紙有沒有實踐的價值。

但既然成立梁星實驗室對外招人,那就不能什麼事情都依賴梁星。

他可以給他們提供一個方向,但真正的路只能他們自己走下去。

所幸他們沒有讓梁星失望~

至少在眼光方面,機械專業的助手所挑選的這張圖紙,確實是所有圖紙中最優秀的一張。

甚至不需要梁星的修改,成品完全能夠正常執行!

唯獨動力裝置的缺陷,這是學生與助手難以獨立解決的問題。

雖然這段時間的學習與研究,助手與學生對於這些知識都有突飛猛進的提升。

但真正能夠做到的,其實也只有在原有動力裝置的基礎上提升些許。

當然,這對於藍星內相關產業的提升不容小覷,但進入太空後,這點提升便不值一提。

畢竟在太空這種動輒以光年計算距離的空曠地帶,原有動力裝置的些許提升根本看不出任何區別!

反正都是挪動,快那麼一丁半點又有什麼意義?

“成功了!”

趕在道館挑戰正式開放之前,藍星的高達試驗機型勉強算是成功了。

以反引力裝置為引擎,試驗機型可以輕鬆突破藍星引力的束縛進入太空。

神經接駁技術讓駕駛員可以如臂使指的操控高達,靈活的身手甚至可以表演武術。

靜滯立場更是可以最大限度的放大高達在太空環境中遭遇突然襲擊時的反應時間。

包括真空環境中的超高速前進,靜滯立場能夠延伸形成一個更大範圍的領域。

此時對於遲滯的效果大打折扣,但可以隨時向駕駛員反饋領域內的情況變化,儘可能保證駕駛員有足夠的時間做出反應。

當然,迎面撞上小行星這種不包括在內。

這候17章汜。——不夠大的範圍,提醒後也需要反應時間等。

靜滯立場擴大後——姑且稱為感應立場,充其量也只能規避一些細小的障礙。

畢竟超高速移動中,一些細小的障礙對於機體的破壞力同樣不容小覷。

目前梁星實驗室並沒有展開對材料的研究,高達主體採用的依然還是之前梁星留下的合金配方。

因此,這方面的規避也是高達圖紙設計的一環。

但日後主體材質改良,這種規避便不需要那麼謹慎。

歸根結底,試驗機型並不適合進入太空,更多隻是對於加裝裝置的檢測。

真正進入太空還需要更嚴格的觀察,那可容不得半點含糊!

但至少這次試驗機型的測試圓滿結束,神經接駁技術的閾值以及靜滯立場的效果,大家都有了初步瞭解。

後續研發進入太空的高達時,這些裝置便有了參考的基礎。

正好,曲率驅動引擎的相關圖紙,梁星順手遞給了姜正。

而遞給姜正的技術,基本等同於告知華夏官方。

只是曲率驅動引擎的重要性,官方特意來人與梁星進行洽談。

一方面是為了商討授權使用的相關事宜,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獲得梁星的一些提醒,儘量減少走彎路的可能。

夸父號失蹤至今,華夏官方為了找回殘骸,投入的資源可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