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鐵相關寶可夢的訊息經齊天之口在實驗室傳播。

阿列的直播間同樣也是相關資訊對外傳播的視窗。

這無疑讓大家對於寶可夢的認知也更加深刻。

——世間萬物,皆可寶可夢!

哪怕有一天臭水溝的爛泥成為寶可夢,似乎也不是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事情。

至少這個時候,大多數人的腦海中都曾閃過這個念頭。

只可惜期中考試並沒有新的寶可夢誕生,下半個學期,寶可夢專業各個班級仍然需要繼續培育相關寶可夢。

直到有人培育成功,並且滿足雌雄各一的基本要求。

梁星才會安排他們班重點培育新的寶可夢。

按目前的進度,最多3~4個學期就可以從零開始培育一種寶可夢。

如果有基礎,培育的效率只會更高。

反倒是一年級新生接手的高繼承度寶可夢實驗體,大多都能感受到寶可夢誕生的喜悅。

雖然不算是新培育成功的寶可夢,因此沒有學分獎勵,但也算是為野外寶可夢族群擴張做出貢獻。

族群數量過低的寶可夢,梁星實驗室一直都是採取自然繁殖與實驗室培育雙管齊下。

甚至直到今天,星島實驗室也還有小拉達與皮丘的實驗體,只是數量確實不多。

所幸新生的實踐考試內容並不是培育成功的數量,而是培育成功的時間。

根據實驗體的繁殖週期計算基礎分,培育成功用時越短,得分越高。

新生幾乎必然成功的培育進度,培育成功也完全有可能出現不及格的情況。

這種對於二年級學生屬於基本功的內容,理所當然的成為考驗新生的題目。

而新生寶可夢大多需要回歸寶可夢日島,梁星的助手實在不想浪費時間,便自然而然的落在學生身上。

同樣還是讓一年級新生在二年級學生的帶領下進行,不少學生為此掉了眼淚,著實讓部分二年級學生始料未及。

——放生而已,至於和生離死別似的?

可話又說回來,新生寶可夢走進寶可夢日島,學生與之接觸的機會確實不多。

更何況自己親手培育出來的寶可夢都沒能收服,又何談收服真正野生的寶可夢?

看著其他同學與寶可夢其樂融融的景象,一時間悲從中來,莫名的想哭。

明明成績更好,培育成功的寶可夢也更多,偏偏就是沒能得到寶可夢認可,這能怨誰?

常言道:人不患寡而患不均。

新生所處的環境不一樣,心態自然也不一樣。

二年級學生可沒有這麼多小心思。

送新生前往日島放生,純粹只是助手偷懶安排的實踐課內容。

絕大多數二年級學生,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去挑選、照顧屬於自己的實驗體。

“皮卡丘在那邊!”

“那邊是大針蜂的領地,不要去!”

二年級學生盡力維持現場秩序,但並不強求同類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