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實驗室的技術透過學生傳播開來,整個藍星都進入高速發展階段。

毫無疑問,華夏便是其中佼佼者。

其實梁星並沒有明確透露太空探索計劃。

但從實驗室機械專業的研究方向,以及月球移民的成功,太空探索完全是順利成章的事情。

——夸父號宇宙飛船,便是華夏出於這種太空探索目的研發的最新一代宇宙飛船。

全長近200米,寬20米,高5米的扁長形構造,整體由幻想礦石打造。

頑石獸凝聚的幻想礦石儲備,接近一半都花在夸父號的身上。

只可惜引擎的發展並沒有質的飛躍,梁星的曲率驅動引擎也根本還沒有正式展開研究。

華夏科學院只能暴力增加推動力。

或許量變無法引發質變,但透過幻想礦石打造宇宙飛船,至少可以抵消這種粗糙的處理方式所可能引起的飛船解體。

不過這種價效比確實不高,華夏也只准備了夸父號,其他的方向都是透過大量無人裝置探索。

這種無人裝置以反引力技術為基礎,載入連通數碼世界的程式,實現訊號的傳輸。

由於數碼獸的存在,電子訊號的傳輸趨於穩定,無人裝置的探索情況可以及時反饋。

但坦白而言,距離越遠訊號越差,而且無人裝置也只會檢測空氣質量以及設定好的資源,範圍也不會太大。

至少在宇宙環境,那種檢測範圍遠遠不夠。

再加上真空環境的影響,檢測效果也不能保證。

華夏官方也只是盡人事,聽天命。

真指望無人裝置的探索,那運氣成分確實太大。

只等以後技術完善,各個方向肯定還要重新探索。

要知道,太空探索動輒光年為單位,單純的暴力推進,有生之年也無法探索太遠的距離。

目前人類可觀測宇宙,離藍星最遠的距離已經超過100億光年。

但眾所周知,光年是光沿直線前進一年的距離。

換而言之,人類看到的並不是現在——而是過去。

考慮到藍星目前的壽命才46億年左右,可觀測宇宙內是否存在宜居星球,暫時還是未知數。

或許也只有實地考察才能真正確定事情真相,但很顯然,夸父號暫時做不到。

夸父號更多隻是搜尋合適的小行星,開採礦物亦或是單純掠奪泥土等。

——藍星的資源有限,宇宙的資源無限!

而星圖將率先在夸父號上誕生——以智慧化種子儲存大量資料,構建太空航行的宇宙航行路線周邊情況。

或許宇宙中變化無常,星圖記載儲存人類所需資源的小行星,隨時都可能因為各種原因破碎。

但不得不承認,宇航員已經開始有意識的記載星圖。

因為他們相信,華夏有能力進入宇宙開採資源。

事實也確實如此。

伴隨著智慧化種子流入市場,華夏科學院當然也會展開對智慧化種子的研究與應用。

無人開採裝置便是華夏科學院最新研發,甚至可以說是專用於外星球開採資源。

只是技術屬實還不太成熟,而且相比廉價的人工勞動力,無人開採裝置造價確實過於高昂。

只有危險的宇宙中,資源儲備足夠豐富的小行星,才值得投放無人開採裝置。

至於其他人力可以解決的問題,暫時還沒有被無人裝置取代。

但這種趨勢已經形成,人力必然會被機械取代。

所幸,伴隨寶可夢普及,草系寶可夢將顛覆糧食與蔬菜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