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開發步入正軌,月壤、隕石收集都變得特別容易。

而且宇宙飛船進出瞬間,人體擺脫或承受藍星引力與反引力技術調整一瞬間形成的重壓對身體的負擔,也在一次次實踐中進行技術改善。

目前運輸飛船乘客所受負擔最小,甚至難以察覺。

但即便是宇航員,駕駛運輸飛船頻繁進出藍星也並不是那麼輕鬆的事情。

乘客可以透過定居月球基地進食藤蔓制食物恢復身體,而難以察覺的傷害並不代表頻繁進出也還是如此微不足道。

甚至毫不誇張的說,頻繁進出藍星對身體的影響呈指數增長。

即便是為駕駛宇宙飛船重點培養的宇航員,頻繁進出藍星的後果也只有身體失衡崩潰的下場!

所幸華夏人傑地靈,足以勝任駕駛運輸飛船的宇航員數量,雖然不能說氾濫,但也絕對可以實現輪換。

運輸飛船速度稍慢,需要一天多的時間——大概40小時才能抵達月球,但返航時可以順便運送月壤與隕石等,無形中耽誤了不少時間,往返4天時間已經是宇航員輪換的最好成績。

而第一批移民完成,負責駕駛奔月1號的宇航員大多獲得長達半年以上的帶薪假期。

華夏確實人傑地靈,但真正能夠駕駛運輸飛船安全抵達月球,這並不是簡單的事情。

相比嫦娥號與玉兔號宇宙飛船,運輸飛船體型更加龐大,而且人員複雜。

在飛船上的飲食、作息安排都需要駕駛員管理,再加上操控人員數量增加,運輸飛船上的宇航員數量可不是小數目。

而人與人的體質不能一概而論,有些宇航員的恢復速度要慢一點,一次次累積至難以承受下一輪太空航行,那就只能身體狀態較好的宇航員加班。

結果就是第一批移民結束之時,大多數相關宇航員都有不同程度的內出血症狀。

其他各種小毛病更是舉不勝數,休息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不過為推進太空移民而付出代價,他們也樂在其中。

而運輸回來的月壤也可以為華夏提供面對梁星的重要籌碼。

畢竟填海造陸需要的月壤從來都是多多益善。

梁星還要在寶可夢群島建山,需要的月壤就更多了!

所幸還有石雕養殖可以提供石材,月壤並不是完全不可取代。

作為籌碼抵換技術、材料的價值,完全在梁星的承受範圍之內。

不過華夏其實也從來沒有想過藉此宰梁星一刀。

雖然都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但真正將問題上升到國家層面,領導人看到的可不是一點一滴的利益,而是長遠的發展。

寶可夢群島的填海造陸工程,本質上增強的仍然是華夏,那官方又有什麼理由為難梁星,只為了那麼一丁點蠅頭小利呢?

畢竟,寶可夢群島可是華夏國土!

——梁星的填海造陸工程,華夏官方鼎力支援!

而且透過第一批移民過程中帶回來的月壤,官方成功換取梁星的填海造陸技術。

嚴格意義上來說,其實也並不是填海造陸技術。

華夏官方的填海造陸技術已經相當成熟,華夏需要的是填海造陸工程對周圍海洋生態影響的補救措施。

而梁星恰好可以想當然的提供相關方案,並且寶可夢群島已經實施驗證其可行性。

今後,宇宙飛船、運輸飛船帶回來的月壤不再是寶可夢群島獨享。

但太空技術越來越成熟,華夏官方也沒有停止各種飛船的研發與製作,更重要的是月球基地移民的月球人可以提供緊缺的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