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雞肋之詹徽(第2/4頁)
章節報錯
按照慣例來說,一般大臣連任三年,就會進行調動,這也是為了避免權力過於被官員集中的體現。
像是繁華地區的地方長官,基本上也是六年調動一次。
不過直到今年,朱元璋依然沒有要動詹徽吏部尚書職位的意思,顯然對其目前的工作來說,感
官還是不錯。
詹徽是有才能的。
這一點朱英也能感受清楚,在人才凋零的如今,大明的官場風氣還算是比較正向,雖說有著洪武大帝的威嚴在前,但詹徽的考核,也是個中關鍵。
「詹尚書當值三年吏部,應當對天下才子,都有一些瞭解吧。」朱英問道。
聽到太孫殿下這話,詹徽眼中一亮,知道自己是猜對了。
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拍了拍手掌,已然準備好的老奴,從廳堂外走了進來,手中抱著i三本厚厚書籍。
「回稟殿下,此三冊文書,是臣對於天下文人之記錄,借吏部之便利,將其一一記載清晰,以省為劃分,姓氏為別類。」
「還請殿下過目。」
詹徽的語氣之中,無疑是帶著幾分得色,他早便猜測太孫殿下肯定要來找他,且找他就是為了官員的事情。
朱英看著詹徽如此神情,心中感嘆史書記載果然沒錯。
國榷評論詹徽:「徽才敏果決,上所最委任。然好窺上旨,終及於禍。」
可以想象,在之前的任職之中,詹徽必然多次,甚至是經常猜測老爺子的心意。
這等行為,當真是如同三國之楊修,論古至今,窺探上位心意者,又有幾人得過善終。
史上朱允炆只因藍玉一句話,直接就把一位吏部尚書當場誅殺,這背後,說到底還是朱元璋的意思。
當一個皇帝的心思被臣子摸透,身為皇帝者,可並非是欣賞,唯有忌憚。
當皇帝都在忌憚一個臣子的時候,臣子還有什麼前途可言。
有道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在這個情況下,唯死一途。
不殺,心不安啊。
到了現在這種情況,朱英算是明白當時曹操的選擇,也懂了老爺子為何借朱允炆之手斬殺詹徽。
不得不說,在見到目前的情況後,朱英的心中,都有一絲殺機浮現。
只是這一絲殺機,在翻看詹徽送來的三冊文書之後,便就消失了。
文書之上,對於每一個官員的才能,喜好,性格,甚至包括專長方向,都有著非常清晰的記錄。
隨便翻翻,便有數百人之多。
三冊文書內,至少有著近兩千人的記載。
可見在吏部尚書這個職位上,洪武十五年中秀才,四十九歲才入仕途的詹徽,為何能平步青雲,不斷得到老爺子的重視。
才一入仕,便就升任監察都御史,只用了八年時光,便成為太子少保、左都御史、吏部尚書,位極人臣。
這一切和老爺子的看重有關,但這份才學,還真不是嘴上說說,確有真材實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