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短暫幾天的摸索,蘇州城裡的勢力劃分,基本上有了眉目。

大致可分為三大塊。

官府,大戶商人,豪紳。

就分部而言,城內的大戶商人,算是比較多的,大部分的店鋪地契,幾乎都在大戶商人的手中,他們有自己的商隊,貨物,一整套成熟的執行模式。

豪紳地主的分佈的重點,便就是在於城外了。

他們掌控著蘇州府的大部分非官方所屬的田產,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還有相當一部分的私人護衛。

或許他們掌控的錢財不算多,可就存糧而言,非常足夠。

哪怕是遇到一兩個災年,也能輕鬆的扛過去,還能聚集一些散戶的田產,擴大自己的規模。

等到來年風調雨順,豐收了,那就是大賺。

即便來年形式不太好,再繼續扛個一兩年,也沒多大的問題。

江南地帶,向來是魚米之鄉,很少會連續兩三年出現大災的情況。

比之商人,豪紳的權勢更大。

哪怕是說江南一帶賦稅嚴重,可只要捨得出糧,也能透過舉薦的路子,得到從官的機會。

而商人,錢財再多,他的戶籍也是商籍,哪怕是子孫,都沒有從官的資格。

蘇州城內,最大的酒樓,萬花樓。

往來無白丁,談笑有鴻儒。

這就是萬花樓最好的寫照。

雖說叫萬花樓,實際上卻是幾座院落高樓組合在一起。

這裡也沒有什麼層次一說,只要你捨得花錢,就可以去更典雅的地方。

頂前的大堂,自然還是說書先生為主。

曾經的勾欄聽曲,已經慢慢小眾化,私人化,大眾都喜愛的,還是聽有關邸報的評書。

在最後面,雅靜的院子裡。

十多個穿著樸素,卻又大腹便便男子,慢悠悠的走了過來。

他們,便就是蘇州城內,最有財富的商人代表。

“李老爺,這邊請。”

“張老爺,小人可是許久未見你了。”

“哎呦,今天刮的是什麼風呀,連劉老爺都過來。”

“陳老爺,小的在這裡,這邊,這邊有請。”

一中年男子點頭哈腰,在門前招待著這些客人。

這裡沒什麼外人,一聲聲老爺的稱呼,讓這些平日頗有些受氣的商人們,聽得甚是開心。

有些歡喜的,便隨手掏出點碎銀子,算是打賞。

這讓男子堆滿笑容的臉上,綻放得更為開朗了。

次日已然是算入了夜,後院臨著河,河上畫舫密佈,不斷傳來霏霏之音,點點燈光,好一片繁華熱鬧的景象。

八位商人老爺坐好後,相互拱拱手。

大夥都是熟人,相互間合作的地方也多,倒也沒什麼太過於客氣的。

不過內在的一些攀比,還是要有的。

比如某個陳老爺,看似隨意的掀開外面套著的麻衣,露出裡面的上等綢緞。

劉老爺擼起袖子,一串菩提子就展現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