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難以下手的晉商(第2/3頁)
章節報錯
朱英親自巡查戶部,兵部,再三嚴令,必須要保持大軍後勤穩定。
同時要加快建立海口至濟州島的海上航道。
因為一個濟州島,根本無法供應五十萬大軍的口糧。
大軍一動,糧草千擔,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在這個時候,大明各地的糧價,呈現出急速上漲的趨勢。
戶部大堂。
朱英沉聲道:“不管是用什麼法子,哪怕是強壓,也得把糧價給本宮壓下來。”
“五十萬大軍的供應,絕不能出現任何的差錯,但同時各府州的糧價,也不能出現超出市場行情的上漲。”
戶部尚趙勉,左右侍郎,還有各主事,面面相覷。
“殿下,如今南直隸一帶,得益於群英商會維持,糧價平穩,波動細微。”
“可各省清吏司,卻是無法掌控市場,地主豪紳紛紛藏糧,多數糧商也是關門不賣,這才導致糧價猛漲。”
趙勉苦笑著說道。
戶部雖然掌控糧食錢財,但是對錢糧的把控嚴重不足。
朱英其實心中也非常的清楚,目前的情況,不管是京師戶部,還是各省的清吏司,對於目前的情況,沒有任何辦法可言。
市場行為,不是說想調控就能調控的。
糧商不賣,地主不出,那麼就只能是戶部賣糧平抑糧價,填補糧食的空缺。
可現在因為五十萬大軍後勤,大量的糧食都被嚴格限制,哪怕騰出一些,對於目前整體市場來說,都是杯水車薪。
一些大糧商,地主豪紳,勳貴大戶,甚至是聯合起來,不斷吃進官府的平價糧。
這種行為,很難打擊。
不是說按人口限制就能達到,暗中出高價收購糧食,一些百姓得到糧食後,反而轉手賣出,獲取差價。
甚麼叫愚民,在愚民們看來,反正官府要管的,有錢沒糧,那就只能鬧唄,法不責眾,也沒啥好怕的。
一些甚至是抱著僥倖心理,別人不賣我來賣,賣兩三次可以賺好多呢。
等糧價下來,那就是大賺啊。
這些事情一般的百姓哪裡能夠想到,無非還是背後有人瞧瞧傳播,慫恿。
朱英已然猜到,這幕後的推手,便就是以晉商為主。
晉商二字,說起來簡單,幹起來便就極為複雜了。
那代表的,是一省之百姓。
最為主要的是山西的複雜情況。
明初山河破碎,中原人口凋零,百廢待興。
然有著天險,號表裡山河之稱的山西,卻是沒有受到多大的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