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英聽著這話,稍稍有些好奇的問道:“道衍是怎麼將糧食問題解決的。”

葉月清聽到這話笑道:“道衍大師不拘泥於顏面,直接傳書李成桂,若是不給足夠的糧食,他就只能帶著大軍,回王都過正旦了。”

“李成桂聽到這話,嚇得連夜安排糧食籌備,第一批糧餉在接到傳信的第三天,就已經開始出發了。”

朱英聞言也笑了,道:“道衍此人,不問民生,只言勝敗,這李成桂也算是識趣,若不然道衍絕不會有半分猶豫,強行調集兵馬回高麗王都。”

“李成桂心裡頭清楚,一旦道衍返回,一場大戰在所難免。輸贏且放在一邊,以道衍的性子,定然會一路搶掠過來。”

“真到了那時候,李成桂哪怕是贏了,整個高麗也算是千瘡百孔,這代價,李成桂他承受不起。”

打蛇打七寸,道衍這是拿捏住了李成桂的弱點。

現在的李成桂,只想坐收漁翁之利,肯定不能跟道衍對著幹。

高麗這邊的事情解決,朱英也算是心中落了地,雖然他知曉道衍肯定會有辦法。

“殿下,倭國那邊有情報傳來,似乎對於明年我等征伐之事,已然得到了訊息,便是現在這個時候,都已經開始徵兵。”

“不過現如今倭國那邊的日子也不算好過,連年大戰,兵員緊缺,且目前冬季,比我們這邊可冷得多。”

葉月清簡單的講述著倭國那邊的情況。

現在的倭國,在大明這邊的看法中,應該是處於一片恐慌中。

畢竟他們本來人口就不多,還因為內戰損耗之大,剛恢復不到一年。

然實際上,倭國的百姓不談,上層的貴族們竟然極為興奮。

他們相信有神庇佑,看似強大的大明軍隊,絕對會被颱風毀滅,高麗那邊,倭國從來就沒輸過,哪有什麼擔心的。

反倒是很多流浪武士,感覺這是一個機會,在這次戰爭中,不僅能夠掠奪足夠多的功勞,後面還能入侵大明,奪取財富。

而且,朱英從來不曾小看倭國武士的實力。

盲目不大不可取,所謂窮山惡水出刁民,因為倭國所在島嶼,多為火山爆發地帶,所有的倭人,心中就有一種危機感,好似明日整個倭國就要徹底沉沒了一般。

加上各種神神鬼鬼的傳說故事,基本上一個村就有一個神靈供奉。

這這就導致了倭國武士的特殊化,類似於歐洲騎士般的概念。

另外,倭國由於孤懸海外,因此在歷史上,很少有依附關係。

雖然受到了中原王朝文化的影響,但這種影響,並不是中原王朝強加上去的,皆是倭國自己來求取的。

雖然他們一直以來,試圖奉大陸中原王朝為宗主國,不過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這種情況其實很少實現,也就是個名義,實際上往來很少。

似乎歷史上,倭國從來就沒有被入侵過,那是因為在中原王朝看來,倭國完全就是一個蠻夷之地。

而且,倭國的位置,太優越了。

在古代航海技術的不夠發達,去了大海,基本上就是一個模糊的方向航行。

例如在盛唐時期,最為出名的鑑真東渡。

鑑真受到倭國遣唐使普照和榮睿邀請後,就不斷嘗試,想前往倭國。

他的前五次東渡,均以失敗告終。

最開始他嘗試從揚州出發,失敗後轉戰至福州,但海風把他們的船吹到了海南,離倭國越來越遠。

後來邀請他的遣唐使榮睿都離世了,鑑真也幾乎失明,但還是堅持嘗試。終於,他的第六次東渡終於成功到達倭國。

由此可見,從大明出發去倭國,其中的難度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