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章:即將啟航東勝神洲(第1/3頁)
章節報錯
隨著大明在世界海貿上的活躍,因此大航海時代算是已經提前開啟了。
越來越多的人,想要購買一條船隻,然後加入到海上的貿易中去。
而對於所有進入海貿的商人來說,大明就是這場貿易的起點站。
只需要在大明買到因為夠多的商品,那麼轉賣到其他地方,就能夠賺取鉅額的利潤。
歐洲的大貴族們,在這幾年的時間裡一直對趙元弘進行投資,打的就是這個主意。
雖然直接往來歐洲和大明的船隻並不多,但現在已經有了穩定的航線,不過是時間久了一點。
因為蘇伊士運河沒有開闢的關係,因此如果是船直達的話,大概需要兩年的時間。
往返一趟就是四年。
不過這在很多歐洲貴族來看,四年是絕對划得來的。
因為他們有數十條大船,如果裝滿來自於東方的奢侈品,那麼絕對能夠賺上一大筆,甚至堪比一個國家的財富。
聽上去有些扯淡,但這並不誇張。
在歷史上,也就是300年後,有一艘叫哥德堡號的船。為瑞典東印度公司所有,是該公司的第二大遠洋商船,船身長58.5米,船寬11米,水面高度47米,吃水5.25米,船帆總面積超過1900平方米,排水量1150噸。
哥德堡號憑藉強勁的西風,繞過好望角,進入印度洋後,持續的南風將其送到了印尼的爪哇,此時已經是當年8月29日了。
因為錯過了季風,哥德堡號不得不在爪哇停留了八個月。
重新啟航後,商船在廣州的黃浦碼頭靠岸了。
瑞典商人採購700噸商品,其中包括茶葉370噸,佔52.86%,瓷器100噸,佔14.28%,還有絲綢和藤器等商品。
然而哥德堡號在滿載貨物返回離岸900米的地方,鬼使神差進了“漢尼巴丹”礁石區,商船與礁石發生了劇烈的碰撞,船體破裂,海水湧入,船身開始傾斜下沉。
周圍前來迎接商船的其他船隻見狀,立即投入救援,船員全部脫險,可惜船上的商品全部落水。
哥德堡號所載商品價值,估值達2.5億瑞典銀幣,相當於當時瑞典一年的國民生產總值。商船沉沒後,瑞典東印度公司組織人力,打撈出30噸茶葉、80匹絲綢和大量瓷器,僅佔全部商品的8%。
哪怕是這樣,經過拍賣,所得資金不僅彌補了所有虧空,公司股東還分得了14.5%的紅利。
而這還是商品泡水以後的折後價格。
所以歐洲貴族們對趙元弘的支援,也就理所應當了。
因為大明強勢的關係,所以對外出口有著許多條例的限制,而這些限制曾經透過邸報向著全世界蔓延,但凡是從事海上生意的,也都知道這個事情。
乘船需要兩年才能抵達歐洲,但乘船和騎馬的方式,一年不到就能從歐洲到大明瞭。
而對於歐洲貴族來說,趙元弘的大明貴族身份,自然可以避開許多出口限制,讓他們能夠得到充足的利潤。
雖然這幾年趙元弘把君士坦丁堡發展得還算不錯,但顯然也是勉強給拜占庭帝國續了一口氣。
在趙元弘的心裡,是想把君士坦丁堡作為大明的橋頭堡。
因為在他看來,大明終有一天會進入到歐洲,而君士坦丁堡的存在,會讓大明進入歐洲變得更加順利。
所以趙元弘想大明能夠透過這些歐洲貴族的聯合艦隊,同樣是派遣一些軍隊過來。
對於近萬萬人口的大明,派遣個幾萬的遠征軍隊輕而易舉,而這幾萬的軍隊,在歐洲可不算個小數目了,那是絕對能夠影響整個歐洲大局。
趙元弘覺得,太孫殿下一定會支援他的想法。
——
如果朱英知道趙元弘的想法,那自然會支援。
對於朱英來說,開發歐洲是必然要發生的事情,而幾萬兵對於大明來說真就不多。
京師造船廠。
朱英來到這裡進行巡查,因為差不多開春的時候,大明前往東勝神洲的船隊就要出發。
因為要進行遠洋的關係,所以這些船的底部,都會進行加固。
比如涉水區域安裝一塊比較薄的鐵板,以防止一些小的撞擊摧毀船體。
當然,在京師造船廠這裡的船,只是艦隊的很小一部分,其他船在另外的船廠同時進行加固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