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英不打算讓朱棣幾人返回倭國了。

就現在倭國的情況,對於大明來說實際上並不友好。

倭國的礦藏太多了,讓幾個藩王手裡的錢財快速上漲,同樣也滋生了他們的野心。

這些礦藏,從法理上來說,並不屬於幾個藩王,而是隸屬於大明,藩王們只是幫忙開採。

因為距離遙遠,現在他們私自截留大量本應該運送回大明的礦藏,將其變成自己的財富,還豢養大量的私兵。

同時進行著對外開擴,意圖得到更多的財富。

原本朱英雖然知曉此事,但也在默許他們的行為,畢竟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在為大明擴大影響力和領地了。

但是隨著蒸汽機,火車的出世,尤其是去年北伐的成功,這就讓事情發生了轉變。

幾個藩王再留在倭國發展,已經明顯不符合大明的利益。

所以朱英準備讓他們作為統帥,為大明打江山。

也不是說現在的大明缺少將領,不管是淮西集團,還是各地軍事學院培養出來的優秀學員,都能夠有足夠的實力來擔任。

可是這是家天下的時代,朱英也要考慮到未來封王的事情。

藩王的勢力,是維繫在皇權之中,其他人就不一樣了,他們一旦成長起來,便是世家,家族。

當然,這件事,朱英是跟老爺子透過氣的。

所以朱元璋也就直接跟朱樉說了。

回到王府的朱樉,就把這個訊息告訴了老三,老四,老七。

朱棣一臉鐵青。

“我就知道他不會這麼輕易的放我們回去,這是壓根就不想再讓我們回去藩國。”

他擔心的事情,終究還是發生了。

朱棡有些無奈:“那我們現在還能怎麼辦。”

雖然朱棡覺得自己跟大侄子的關係好,可在這個時候,顯然什麼關係都不管用。

朱榑則道:“也不知道太孫是否允許,讓我把幾個妾室接過來。”

聽到兩人的話,朱棣有些恨鐵不成鋼的意味,這兩人,似乎完全就不想反抗一下,就這麼認了?

朱棣把目光投向朱樉,不過朱樉好像也是一幅認命的樣子。

朱樉從朱棣的目光裡看到了不甘,便說道:“你還想怎樣,此事父皇也是開了口,並非太孫一人意思,我等難不成還能反抗父皇不成。”

大家就算有些小心思,但那也是在瞞著父皇的情況下。

現在父皇都已經明說了,事情自然就沒有了轉圜的餘地。

朱棣聲音低沉:“如果這個時候,倭國發生了動亂,你說父皇會不會讓我們返回倭國。”

幾人看向朱棣,目光炯炯。

朱棡直接道:“你是想聯合倭人?他們又不是傻子,怎麼可能會同意,況且我等不回倭國,對於他們來說,豈不是更有利。”

“恐怕他們要是知道這個訊息,必然是歡欣鼓舞,哪裡會幫助我們。”

足利義滿最忌憚的就是他們幾個藩王,如果只是他們的兒子過去,那麼倭國面臨的壓力肯定要變小許多。

除非足利義滿腦子進水了,才會同意聯合幾個藩王。

朱棣冷笑道:“事在人為,我等自然不可能把真正的訊息告訴他們,況且倭國也並非是足利義滿說了算,他們那些大名,只需要錢財利益足夠,何愁不能成為我們的手中之棋。”

朱棣早就已經發展了一批細作,其中也包括某些並不得勢的倭國大名。

在感覺自己難以返回藩國的時候,朱棣就在思索對策,朱樉帶來的訊息,也是在他的預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