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淮西武將勳貴集團,對於任何掌權者來說,其實都是非常大的阻礙。

哪怕是太子朱標沒有病逝,即便因為朱標的關係沒有藍玉案的發生,淮西武將勳貴集團,一樣會走向破滅的結果。

不要覺得朱標是一味的仁慈,要知道在胡惟庸案的時候,許多人還是朱標親自處理的。

而朱標活著的改變,按照朱元璋的性格,大概會是藍玉被問責,敲打,因為朱標的關係罪不至死。

倒是不會死上一萬多人,可弄跨整個淮西階層,那是歷史的必然。

淮西勳貴集團的影響力太大了,他們隨著朱元璋打天下,而後不斷佔據了整個大明軍隊的高層。

不管是練兵屯田,統兵打仗,都繞不開他們。

即便是朱元璋把大都督府拆分成五軍都督府,同樣對淮西勳貴們影響不大。

因為在軍隊中幾乎所有的將領,都是他們,管你怎麼拆,就在那裡,哪怕作為皇帝,也不可能隨便把人給下了。

當年藍玉為什麼如此的囂張跋扈,不可一世,就是因為他捕魚兒海的巨大功勳,還有淮西勳貴中的一呼百應的超高地位。

簡單描述一下,列如駐紮京師的三十六衛,其中至少有八成的府軍統領,都跟藍玉,或者說都屬於淮西勳貴的一員。

當年藍玉強行衝關,朱元璋也只能是把梁國公改為涼國公,而不是問責藍玉打入天牢。

這都已經觸及到皇帝的底線了。

或許從那個時候開始,朱元璋就已經在謀畫處理掉淮西勳貴集團,太子朱標的死,不過是一個契機,或者說堅定了朱元璋將藍玉也弄死的決心。

現在朱英掌權,同樣也是要覆滅淮西勳貴集團的。

不過他的手段完全不同。

自古以來,不管是哪朝皇帝去爭奪兵權,都是從將領手中開始。

也就是說,他們會提拔自己信任的將領,而後形成一個以皇帝為中心的利益集團,從而進行兵權的爭奪。

這樣的方式,會很容易形成一個問題,那就是最後自己信任的心腹,從屠龍者變成了惡龍,而後皇帝又培養新的心腹。

且上一任皇帝駕崩後,新的皇帝又要再次培養,奪權。

如此往復迴圈,週而復始。

這就是所謂的一朝天子一朝臣,每一次權力的變革,往往會帶來血腥事件的發生。

朱英沒有按照慣例去這樣做,他依照後世的經驗方式,從而走出了古往今來一條完全不同的道理。

那就是對中層軍官的培養。

大明京師軍事學院,只是一個開始。

在各地的軍事學院裡的教官,都是從大明軍事學院裡分過去的,而在各地軍事學院裡培養出來的中層軍官,他們的思想和現在大明的軍官完全不同。

這是朱英著重於知識,文化,信念上的引導和教育。

因此這些學員畢業走進衛所之後,就會不可避免的跟之前的中層軍官發生矛盾衝突。

這些矛盾衝突,是思想跟信念的衝突。

比如對待士兵的方式,對紀律的堅守等等。

往往一個衛所裡,不會是一個學員過去,他們相互支援又相互監督,倘若有人被同流合汙了,就會遭受到其他學員的指責,問罪。

有全部被同化的,但這樣的情況並不多見,更多的是新舊軍官的強烈衝突。

而從公正,正義的角度上去看,毫無疑問軍事學院的這些學員要更加正派。

曾經大家習以為常無視律法的行為,遭受到了最大的衝擊。

朱英再派遣三司進行審查,輕易的就讓這些中層軍官紛紛下馬,給軍事學院結業的學員們,提供了更多總旗,百戶的位置。

五軍都督府的這些都督們,也不可能為了總旗,百戶而去跟太孫作對,且不管是軍中律法和大明律法,他們都不佔理,頂多是保全性命,但官職指定是沒了。

就是這樣溫水煮青蛙的方式,讓五軍都督府也只能是眼睜睜看著而沒有辦法,畢竟這樣的事件是他們自己底子不乾淨。

上樑不正下樑歪,藍玉這些為首的國公,侯爺都強佔民田,下邊的人當然是有血有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