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內卷的黃觀(第2/4頁)
章節報錯
自認為天下才學一石,自己獨佔八斗,餘二鬥天下人共分。
而到了禮部後,性子慢慢被磨平了,心思也沉澱下
來,在學習禮部的你規矩,禮儀的同時,還在學習萬國文化,相容幷蓄,韜光養晦。
朱元璋也沒有虧待他,部門雖然沒有調任,但在品級上可是按照功勞升官。
實際上還是有寵親的,否則像是黃觀這樣沒有後臺背景的普通人,怎麼可能一路扶搖直上,只用了五年不到的時間,就擔任正三品的大員。
「咱曾經把他放在戶部歷任了一年,也沒覺得有多麼的出色,沒想到入了大孫門下,表現得如此優異。」
朱元璋看著手中三天時間弄出來的章程,頗有些讚歎的說道。
其實也不怪黃觀在戶部表現平淡。
黃觀在戶部的時候是洪武二十八年,那個時候的戶部幾乎已經被朱英給架空了,成了朱英的一言堂。
除了賦稅部分,其他方面有關錢財排程,基本都是朱英在搞。
戶部尚書趙勉哪裡敢跟朱英對著幹,而作為下一級的戶部右侍郎黃觀,當然只有聽從命令的部分。
那個時期的朱英,交給戶部的主要都是些簡單活計,多數是讓更為信任的張伯在負責。
黃觀所負責的部分完成得很好,但這就像一張簡單的答卷,卷面只有十分,差一點的也有九分,十分極為普遍,是以黃觀根本沒有展現能力的地方。
朱元璋之所以在這個時候推薦黃觀,是覺得大多數的臣子,雖然才學很高,但年歲是個限制,在很多方面已經跟不上太孫的思路。
選擇黃觀是因為年輕,三十五歲的黃觀在高品級的大臣裡,算得上新生代了。
現在卻是給了不少驚喜。
單單從章程詳細上就可以看到,此番前往白令海峽的,或者說極北之巔的可行性非常高。
各方面的細節都考慮得非常完善。
即便是朱元璋年輕時候排兵佈陣,運籌帷幄,也就是這麼個程度了。
「爺爺有先見之明,如今璞玉已然雕琢成器,可堪大用。」
雖說曾經吐槽過老爺子的方式,但朱英還是得承認,現在的黃觀非常好用。
因為在禮部接受薰陶,朱英有觀察過黃觀的品行,對於大明的忠誠度非常高。
錦衣衛那邊也詳細調查過了,黃觀這些年來,也沒有貪汙的行為。
對於大孫拍馬屁,朱元璋表示很受用。
同時說道:「既然章程如此詳細,那就安排行事吧,咱覺得黃詹士說得對,事有輕重緩急,遠征軍之事宜早不宜遲,關於選拔之事,就不必過多等候了,完全可以先行選出五萬人出發。」
「這上面的備案也很是不錯,有幾分道理,遠征軍完全可以在明年再次出發一批,將士們熱情如此高漲,區區五萬人,對於咱們大明來說完全不算多大負擔。」
「可這流淚樹,事關重大,如若真能把這蒸汽鐵甲船製作出來,這天下咱大明水師何處不能去。」
「莫說是第二批,便是第三批,第四批又如何,如若是人數差了些,那就從北境招聘人手,他們常年生活在寒冬之季,自然有其生存之道。」
格局開啟。
在朱英看來,這遠征軍死亡率太高。
可在朱元璋看來,如果能造出蒸汽鐵甲船,哪怕是二三十萬人的損失,那也是值得的。
朱英還有些道德感,但是像朱元璋這種半輩子都在殺戮中度過的,怎會有道德約束。
換個角度說,他才是道德本身。
「有道理。」
朱英發現自己在這方面,格局還是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