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可是外城,已然是如此多人。

坊間那還得了。

其中姚廣孝也注意,幾乎每過兩條巷子,就能看到治安所的招牌,這意味著京師這邊有著大量的治安人員。

這便是我的國啊。

此刻,一種民族自豪感,在姚廣孝的心底油然而生。

或許只有長期在外鄉的人,才會有這種強烈的感覺。

其實姚廣孝本應該在去年的時候就回來。

不過因為等候朱權。

朱英召姚廣孝回來,改革中原神話體系的事情。

高麗這個地方,可不能放棄,必須要有人鎮守。

目前是三方鼎力的局面,維繫著目前的高麗,若平衡被打破,姚廣孝直接離開的話,那麼李成桂必然會趁勢奪取高麗王位。

是以朱英便就選定了寧王朱權去接班。

這並非是敕封藩國,暫且代於高麗之事。

其中也是考慮到姚廣孝六十多歲了,這般大的年紀,身體狀況是個問題,一旦出現變故,可能會使得高麗的謀劃成空,給李成桂作了嫁衣。

朱權年輕,這些年也經歷過戰事,在謀略這塊也有幾分本事。

替代姚廣孝問題不大。

姚廣孝要等到朱權抵達,並且完成交接才能回來,一來二去的,也就到了這個時候。

.....

「道衍回來了?怎麼沒來宮裡。」

「回稟殿下,道衍法師想要獨自在南京城逛一逛。」

朱英從錦衣衛得到訊息,聽說姚廣孝在逛街,這才意識到姚廣孝離去七年,大明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行吧,隨他去吧,舟車勞頓的,讓他先休息一日,明日再過來宮裡。」

「是,殿下。」

錦衣衛離開後,朱英笑著對黃觀說道:「道衍你應該認識吧。」

先前朱英一直在跟黃觀商議佈局南洋的事情。

黃觀點點頭:「道衍法師在天界寺的名頭很是響亮,只是臣到禮部的時候,道衍法師已然跟隨燕王去了北平。」

姚廣孝洪武十五年就去了北平,而黃觀則是在洪武二十四年才高中狀元入翰林院編修,自然是錯開了。

朱英笑道:「道衍此人才學極深,於道釋儒三教鑽研極深,這番我想要改革完善中原神話體系,少不得他的幫忙。」

之前朱英就已經跟黃觀說過,關於神話體系對海外教化,信仰的影響。

在這方面,就是黃觀的弱項了。

畢竟黃觀讀四書五經,是正兒八經,根紅苗正的儒生,對於神鬼之說接觸很少。

朱英要借鑑後世的洪荒設定,其中自然會涉及到許多詳細的名諱。

這些名字,朱英怎麼可能背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