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就目前來說,三位藩王只是有著倭國三個城池的封地成就藩國。

可是陛下這邊給予的待遇,實在是太過豐厚了。

朱英跟三位藩王所說之事,本也不是什麼要保密,反而是需要大肆的宣傳。

老朱家的子嗣這麼多,怎麼就不能多到大明疆域之外的地方去建國呢。

背靠大明如此之大的後盾,這又有什麼好擔心的。

一時間,先前沒有去征伐倭國的其他藩王,頓時就非常的羨慕起來。

雖然藩國小,可那也是擁有著相當於皇帝的權柄啊,誰還不想去試試呢,況且就大明之外來說,什麼都是屬於自己的。

地方小沒關係,上頭沒限制啊,相當於有了無限的可能。

真要是哪天混不下去了,這回到大明,還是個富貴王爺。

朱英對這些是持鼓勵政策的,雖然他心中清楚,其實很多人的修養並不算高,甚至於像是朱榑這樣,在京師看上去如同謙謙君子,其實是因為朱元章的威懾。

實際上性子比較殘暴,這些從商會那邊自有訊息傳來。

但這些朱英不在乎。

很多時候,有些人終歸是個禍害,禍害大明百姓跟禍害別的地方,這一點還是分得非常清楚的。

有壞的,自然也會有好的。

把皇家的矛盾轉移出去,如果分封諸侯一般,這也算是肉爛在鍋裡了。

倭國這邊的戰事結束之後,接下來就是大批的明軍安排回大明瞭。

就目前來說,唯一比較有戰爭的地方,也就是遼東草原那邊。

不過倭國的明軍回來之後,就不能繼續打仗了,得回到各個衛所修整一段時間。

畢竟都是人,尤其在這個年代,思鄉是一種難免的事情,暫時間內厭戰的情緒蔓延,都打了大半年了,適當放鬆是必要的。

不然也會因此降低戰力。

而新的大軍也要開始訓練了。

各個衛所再度的被調動起來,現在大明的底氣很足,因為夏糧之後,打倭國的消耗,差不多又回來了。

等於說草原那邊又可以繼續打了。

備戰草原的兵馬,現在基本上也訓練的差不多,接下來也是可以前往邊關進行準備。

打草原和倭國又不一樣,難度上自然是要高出不少。

其中最大的關鍵,就是在於機動性。

草原的兵馬,幾乎清一色的都是騎兵,而大明這邊,大半都是步兵。

大炮什麼的,就沒有太多意義了,反而會對全軍進行拖累。

唯一好用的便就是火銃兵,且要是新出的火繩槍才行,這樣才可有追擊草原騎兵的可能。

.....

朱棣在府中有些鬱鬱寡歡。

便是李景隆過來陪著喝酒,也沒什麼心思。

前幾天的時間裡,朱棣對於倭國非常有積極性的,便就去各處請教大臣,對於倭國的城池,應該去怎麼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