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弘的信件,在歷經一年多後,終於是抵達了大明京師。

之所以能夠這麼快到,還是因為海商的關係。

涉及到大明京師的信件,很多海商願意出手幫助,即便是海盜知曉了這個事情,都不會去阻攔。

雖然大明的水師,目前還只是在南洋地區,而沒有進入到西洋地區。

可京師的邸報,早已經是在全世界流傳了。

任何人在看到邸報上的內容後,都會對富饒的大明心生嚮往,或許在許多人看來,大明就是烏托邦的存在。

「沒想到在遙遠的西方,拜占庭帝國竟然已經淪落到了這樣的處境。」

看到信件的內容,朱元璋感嘆不已。

羅馬是西方的大秦,擁有著和東方一樣的文明,在這個時候,就像是曾經的南宋一樣,已經是在破碎的邊緣。

如果拜占庭帝國滅亡,相當於羅馬時代的落寞。

對比中原來說,如同是滿清入關一樣。

而這個時候的朱元璋,正是驅逐韃虜,恢復中原。

這就讓朱元璋現在有一些感同身受。

「如果可以的話,咱們儘量還是幫助一下這帕列奧列格王朝吧。」

朱元璋率先說道。

他沒有覺得趙元弘在西方能夠做出什麼樣的事情來,西方距離大明實在是太過於遙遠了。

即便是趙元弘真的有了很大的發展,其實對於大明並沒有多大的意義。

因為在遙遠的西方,不可能遷徙大量的漢人過去,一個漢人的存在,就算有了再大的成就,在其死後也並沒有多大對大明的效應。

這一點上,朱元璋看得很是透徹。

不過對於大明的威名,還是有些傳播的作用。

即便是拿下南洋地區,作為大明的附屬之地,能夠有最大影響的還只是在南印度區域。

跨越整個印度洋到阿拉伯海,就現在來說都是非常漫長的事情。

這些方面,已經不是大明朝廷可以影響到的了。

不過朱英的想法則不相同。

其實想要發展海外的勢力,就不可能透過大明朝廷來辦這個事情。

最好的方式是透過扶持民間的力量去辦,因為只有民間的家族勢力,才能耗費巨大的代價去進行外在的拓展。

倒不是說大明官方沒有這個實力,而是對朝廷來說並不值得。

大明的疆域本身就很大,發展海外是非常浪費精力的事情,且官方的行為很容易引起其他國家的抗拒,一旦發生糾紛,層面就容易上升。

民間自己的團體則不一樣,盈虧自負,只要是覺得有利可圖便行了。

資本的原始積累,往往是骯髒血腥,朝廷沒必要去負擔這麼個壞名聲。

出了大明的直接疆域後,其實律法已經沒有什麼約束力了。

怎麼去做,完全就是看個人的道德水準。

若不是中原自古講究禮儀文明,朱英都有發放私掠許可證的想法。

當然,就現在的行為來說,朱英實際上是在鼓勵民間的家族對外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