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礦金礦這種礦藏,那就是實實在在的全世界硬通貨,熔鍊加工之後,就可以直接使用。

現在的倭國就藩的四大藩王,儼然已經成為神豪的象徵。

而這些大量白銀,最終自然是大幅度的流入到大明的市場經濟之中。

按照大明的律法,寶鈔才是現行的官方貨幣,白銀的私下交易是屬於違法的範疇,所以大量的白銀都是存入到皇家錢莊裡,兌換成寶鈔。

寶鈔提舉司,現在正是大量的招募人手,由於白銀兌換數目非常之大,導致現在寶鈔提舉司已經有些趕不上躺了,只能是不斷的擴大規模。

經濟發展得太快,朱元璋感覺自己都有些跟不上時代了,總體來說自然是非常驚喜。

「這樣的酒樓,咱覺得可以多開一些。」

「不僅是在京師,於沿海的各個府城裡,都可以開設類似於此的酒樓,這可都是不少錢財。」

朱元璋認真的說道,他感覺現在於大明,真就如同是撿錢一樣,隨後乾點什麼事情,都能得到大量的錢財。

說完後,朱元璋又補充道:「現在咱們大明錢財是越來越多的,人也是越來越多,可農戶的數目,正在是不斷的減少。」

「高產作物是能夠帶來大量的糧食,但這些糧食對於承載的人口,也是有個上限,若是遇到什麼天災,怕對於大明百姓來說就是一場災難。」

「前些年咱下過一道諭旨,令許多地區改農為桑,現今絲綢棉田暢銷,越來越多的人都不願意種糧食了,這可不是個好現象,在這點上,大孫要想好辦法應對才是。」

「否則眼前的這些繁榮景象,猶如是鏡花水月一觸即破。」

朱元璋囑咐著說道,他很清楚現在大明人口的增長是多麼的誇張,前段時間在京師周邊走上一圈,就發現家家戶戶都是在帶孩子,且多數還不止一兩個。

這些大明新生兒的出現,意味著不需要多久人口就迎來大爆發。

現在的天氣,又是一年比一年寒冷。

在高產作物的掩蓋下,水稻和小麥實則已經是在不斷的減產了,只是因為高產作物大量種植和收成,所以這樣的現象並不明顯。

朱元璋一直很是關注這塊,他很清楚糧食是大明的根基,是國本。

現在迎合商業的發展,絲綢和綿鍛的價格不斷上漲,種十畝地不如一畝桑,百姓們自然更想種植桑田而非是稻田。

朱元璋意識到,長久以往的話,肯定是要出大問題的。

朱英說道:「其實這個問題,孫兒已經是有所察覺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農戶想盡辦法走出村裡,不再幹那土裡刨食的活計。」

「對於這個問題,和大明目前的發展很難得到有效的改變,所以孫兒現如今只能是從外界尋來糧食,人口進行解決。」

朱元璋沉默了一下,問道;「現在有多少人了。」

朱英遲疑了片刻:「如今統計在冊的,大約已經有兩百多萬了。」

朱元璋聽完之後,停頓了片刻沒有說話,良久才嘆息道:「這是個治標不治本的事情,長久下去必然是隱患,倒是現在只能是這麼做了。」

朱元璋很清楚現在大明中,還有一個違法

的產業,目前並沒有受到官府嚴厲的限制,甚至是大孫暗中在進行。

大明的矛盾在於土地經濟,而糧食又是國家之本,錢財再多也不能當飯吃,遇到天災饑荒的話,就會出現大問題。

高產作物是好,但是在大旱大水之下,依然是沒有辦法去保留。

天災就是天災,什麼作物都沒法生長。

是以國家必須要有足夠的儲備糧食以應對各種危機才是。

人口的急速增長,意味著巨大的消耗。

違背歷史的規律,在小冰河時期這樣的環境下,去刺激人口的增長,先行搶奪世界市場。

對於朱英來說,或者是對於大明來說,是機遇更是挑戰。

如果處理不好,那麼現在大明的繁榮,很有可能是朱英統治期間的曇花一現,或許用不了太久的時間,又會回到曾經的軌跡之上去。

這當然不是朱英想要的結果。

所以,人口買賣開始盛行起來。

海外的人口,被不斷的轉賣到大明這裡,甚至於已經是催生出了大批的莊園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