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對北元的忌憚,其實很大一部分源自於現在效忠於北元的漢人大臣。闌

可不要小瞧了這些漢人大臣。

正是由於他們的存在,才使得草原得以有很強勁的發展。

哪怕是草原最初的崛起,成吉思汗的年代,漢人文臣也在其中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成吉思汗本身有著極高智慧的天才,但在入侵宋朝時期,也同樣依賴於不少投靠過來的漢人大臣。

像是忽必烈能夠超過蒙哥而入住中原,最主要是他對於漢人大臣的重視。

蒙元時期,雖然蒙古人地位崇高,但北方漢人的地位同樣也不低。

在區分漢人這塊,蒙元時期也只是比較針對南人,也就是南方這邊的漢人群體。闌

歐安民也屬於南人,但他依舊升職到了御史大夫的官職。

說起來,遊牧民族本身又有什麼學識可言。

馬背上長大,除開蒙語作為日常交流外,能書寫蒙文的都沒幾個。

牛羊多了都數不清,還指望有什麼見識,這不純屬扯淡嘛。

不能說文盲率高,只能說清一色的文盲。

這樣的草原對於如今的大明來說,根本沒有任何的威脅。

然而當野蠻遇到文明的加持,就不是簡單的一加一等於二了。闌

北元如今從感覺上來說,似乎非常的弱勢,可這僅僅只是相比較大明而言。

實際上如今的北元佔據了草原幾乎最大的地盤。

北邊的瓦剌,更是被北元幹得節節敗退。

只是因為大明的牽制,還有各部族之間尖銳的矛盾而影響。

相鄰的東察合臺汗國,更是對於北元退縮邊境數十里,不敢有所侵犯。

在中原王朝落敗後回到草原的北元,依舊是有著極其巨大的影響力,堪稱霸主級的存在。

其中最大的關鍵,就是在於這些漢人大臣。闌

他們帶來的管理制度,還有各方面的章程規矩,包括是戰陣指揮籌算,是現在北元的關鍵。

朱英現在,想要一個聽話的北元,首先就是要拔掉這些輔佐北元的漢人臣子。

「我中原王朝數千年以來,一直為天下之雄主。」

「有秦漢之先,統領停下,令蠻夷不敢有絲毫侵犯,往往不過千軍,便可殺得這四方蠻夷節節敗退。」

「盛唐時期,突厥敗走千里,幾乎是稱霸草原。」

「泱泱中華,萬古江河,如日之升,如月之恆。」

「可偏偏就是有一些忘卻先祖榮光,只顧自己之輩,背棄祖先,為草原走狗。」闌

「讀了一輩子的聖賢書,最後選擇當別人的奴才,若是聖賢有知,自當會氣得將其拍死。」

「如此之人,且還在我大明享譽盛名,得不少讀書人崇拜,尊敬。」

「這般歪風邪氣,怎可助漲!」

朱英的一席話,武將們或許聽起來有些迷糊,但齊泰等去談判過的文臣們非常清楚,太孫殿下這就是對歐安民的指名道姓了。

而在齊泰等人的心中,也因為太孫殿下的這番話,心中生出幾分慚愧。

自己先前在知道歐安民的時候,竟然還有幾分崇慕之情,現在想起來,當真是瞎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