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徽大吐苦水。

這真的是他難為他了。

其實作為人才儲備,也是詹徽一直在做的事情,原本在詹徽自己這邊的人才名單裡,可用之人還算是比較多的。

可架不住太孫殿下接連不斷的掏空呀。

遍數往年,新成立的衙門,真就是太多了。

像是統計司,隨便

就是數百人的主官,這都還不算下邊的吏員。

還有對於各地縣城,府城安排的分項管理人員,更是一個極為龐大的資料。

到草原邊關這裡的時候,已然是連國子監的學子都給弄過去了。

現在再行成立一個國有資產管理司。

隨便算算,哪怕是按照一個縣城五人的最低標準,那也是五千餘人。

詹徽哪裡能夠整出來如此之多的官員。

戶部尚書趙勉見詹徽說完之後,自己也跟著訴苦起來。

「殿下,現如今戶部的人是越來越少,越來越不經用了,按照先前殿下的要求,各部都要有術算統籌。」

「這掄起術算,自然是臣戶部這邊的臣工們最為熟悉,這也導致大量其他衙門的找臣這邊進行一個借調。」

「哪是什麼借調呀,完全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去的時候臣這邊同意得簡單,可等著那邊放人回來,就沒有半點音訊了,是如何都不肯。」

「這邊詹尚書一聽到殿下新成立的國有資產管理司要人,方才又把主意打到臣戶部頭上,這可是如何使得。」

「臣這裡的官員們,現如今個個都要忙到深夜,一個人幹著兩三個人的活計,便是連一人都沒辦法騰出來了。」

詹徽說起這事,真就是一把鼻涕一把淚。

若說術算,自然是戶部這邊人才濟濟,畢竟要在戶部做事,術算一道是長期需要使用的。

統計司成立的時候,需要大量的術算人才,當然就是從戶部這裡進行一個調動。

後邊朱英又要求各地衙門對內所有開支,花銷,等等一系列事情,都要有一個極為詳細的報告,這也導致對術算人才的需求極為加大。

術算一道,在當今的社會,屬於小道。

真正的大道在於四書五經。

這也是所有讀書人常規認知。

中原地區自古以來的術算水平是很高,但這僅僅包括極少部分人,多數人哪裡有精力去學習這些。

術算本來就是極為耗費心神之事,平時琢磨經義典籍都不夠,很少有人會把心思放在這個上面。

再者說了,科舉這塊也不考術算。

戶部這邊完全是因為工作緣由,很多衙門官員都是後來才進行的一個學習。

….

只是時間一長,自然也就精通了。

朱英極為注重資料,在這個年代,很多術算資料可以更好體現出目前大明的狀況。